印度希望和中国联手 带头扛起“大国担当”(组图)

6Park 时事 3 hours, 57 minutes

唐驳虎主笔

印度希望中印联起手来,带头扛起应有的“大国担当”。在不久前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期间,中国外长王毅与印度外长苏杰生举行了会谈,会谈持续约半个小时。



【中国外长王毅与印度外长苏杰生举行了会谈,会谈持续约半个小时】

王毅外长指出,去年两国领导人在喀山的成功会晤,确定了双边关系改善发展的大方向。两国各层级交往有序恢复,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就妥善处理具体分歧达成共识。

而苏杰生则表示,印方珍视来之不易的双边关系改善成果,愿同中方加快恢复合作机制。当今世界面临分裂极化风险,印中两国为维护G20这一多边组织付出了巨大努力,印方愿同中方就此继续加强沟通协调。

苏杰生强调,印中同为G20、上合组织、金砖机制成员,加强国际协作尤其重要。


【苏杰生:印中两国为维护G20这一多边组织付出了巨大努力】

苏杰生强调“中印要共同保护G20”的背景,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拒绝出席此次G20峰会。而鲁比奥的缺席,则被广泛视为特朗普政府打算在外交政策上采取单边主义方针的早期迹象。

而印度外长告诉中国的意思就是,美国不在的情况下,中印要在G20里肩负起大国的担当。

当然,印度自己是没有这种“大国担当”。苏杰生呼吁中印共同维护G20,其根本动机还是出于印度自己的利益。

特朗普上台后,印美关系出现诸多负面变数。为了避免跟美国打起关税战,莫迪本月中旬特意去了一趟华盛顿登门拜访。别看照片里两人相谈甚欢,但实际上莫迪想要的东西不仅一点没拿着,没获得关税豁免,甚至后来反遭特朗普威胁加征对等关税。


【为了避免跟美国打起关税战,莫迪本月中旬特意去了一趟华盛顿登门拜访】

这一挫折迫使印度不得不重新评估、调整对美关系以及对华关系。莫迪政府意识到,虽然自己能在特朗普的“遏华”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特朗普并不会因此就在贸易问题上对印度“网开一面”。

所以与其一味讨好特朗普,不如在中美间寻求更平衡的关系。一方面,对印度而言,若将来特朗普要对中国发起更大规模的贸易攻势,这种平衡的关系反而会成为印度对美国的筹码;

另一方面,印度经济长期面临增长不均衡、制造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而印中关系在过去几年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对印度经济、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莫迪政府去年下半年与中方的和解,以及苏杰生此番强调中印合作的重要性,既是对中国实力的承认,也是为了争取合作窗口期的务实选择。


【印度经济长期面临增长不均衡、制造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此外,印度也是想利用美国缺席G20机制的机会,填补其带来的权力和话语权真空,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诸多发展中国家对特朗普感到不满的情况下,以“全球南方代言人”自居的印度希望扩大自己的国际声望。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印度口中“大国担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放在身上,不得不让人质疑,这种表态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质。

刚才提到,印度常常以“全球南方代言人”自居,但实际上印度不仅国力不足,而且其外交政策的摇摆性非常明显:一边在针对中国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中活动,积极拉小圈子;同时却又在上合、金砖等非西方的多边组织中强调“多边合作”——这种行动上的前后矛盾严重削弱了其外交立场的可信度。

其次,印度希望借美国缺席G20之际填补其权力和话语权真空,但请注意,今年G20的核心议题包括全球经济增长、发展融资、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等。而美国之所以缺席,是因为特朗普政府不愿在这些问题上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让步,比如碳排放。


【美国缺席,是因为特朗普不愿在相关问题上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让步,比如碳排放】

特朗普政府不愿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那么印度就有这个诚意吗?从历史上来看,在这些多边问题上,过去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在代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做斗争,维护“全球南方”国家的利益,而印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作壁上观”,看戏为主。

难道莫迪政府真的突然“醒悟”了?这种可能性显然是微乎其微的。最可能的答案,还是印度仅将G20视为大国博弈的工具,意图实现本国的利益最大化。

2023年,印度就曾担任G20的主席国,而莫迪政府则滥用作为东道主的机会搞小动作,在中印、印巴之间的争议地区举行G20有关活动,导致中国、巴西、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国抵制相关会议。

以小见大。印度外长的表态,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基于现实利益的权宜之计。印度所谓的“大国担当”尚未形成连贯、成熟的战略框架,其在多边问题上的外交政策,依旧受制于对美依赖和对华竞争的双重逻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