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银行办业务近2小时未完成,突发疾病2天后死亡(图)
6Park 生活 新冠疫情 1 day, 18 hours
2月,李女士(化姓)将中国银行南京太平南路支行告上了法庭。
2024年10月,李女士的父母去往银行,计划向居住在国外的李女士进行境外汇款。当天9点,作为排号001的客户,李女士的父亲进入银行。10点42分,李女士与父母视频通话,她发现业务仍未办理结束。十几分钟后,李女士的父亲突然瘫倒在桌上,随后摔倒。两天后,她的父亲去世,死亡原因为脑疝。
在重新回看银行监控时,李女士发现,父亲仅在最初的几分钟曾在柜台办理业务,之后的近两个小时,都是工作人员带领父亲进行机器或手机银行操作,直到父亲出现明显异常,这项业务也仍未完成。
起诉状中,李女士一方提出:“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未能根据(父亲)实际年龄及身体状况提供适合的业务办理方式,且在要求(父亲)使用手机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未能尽到指导义务,最终导致(父亲)死亡的后果。”红星新闻记者就此事咨询中国银行南京太平南路支行,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答复。该诉讼于2月12日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开庭,尚未宣判。
▲图据视觉中国
【监控还原】
老人曾进入柜台几分钟
随后均为机器、手机操作
据李女士回忆,事发当日,她的父母一同去往银行,分别办理境外汇款这项业务。两年前,李女士的爱人曾陪同母亲办理同项业务,当时,工作人员帮助母亲开通了手机银行相关功能,大约花费一小时时间办理完成,而李女士的父亲是初次办理这项业务。
李女士提供的监控显示,2024年10月22日,早上9时,李女士的父母进入银行,随后,李女士父亲进入柜台区域,但自9时2分后,其父离开柜台,此后,未再进入柜台区域。
监控显示,李女士的父亲曾在银行多个区域办理业务,包括跟随工作人员去往取款机区域、根据工作人员指引在大堂使用机器及手机办理。约半个小时后,其父进入银行一间等候室,其母正与一名工作人员使用手机办理业务,父亲坐在一侧等待。
9时53分,其父与母亲一同进入银行另一间洽谈室,主要由母亲操作父亲的手机,帮助父亲办理业务。期间,父亲曾跟随工作人员进出洽谈室,在室内、室外分别尝试拍摄。约半小时后,其父开始出现异常,包括手部抖动、流口水、嘴部歪斜、频繁打哈欠等,其母曾询问并递纸巾。10时42分,李女士与父母视频,其父曾接过手机,但未曾作答。10时49分,一名工作人员曾询问李女士父母是否需要喝水,称“时间很长”。10时53分,其父突然瘫倒在桌上,尝试起身后摔倒在地,银行工作人员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陪同其父等候救护人员。
南京一家医院提供的就诊证明显示,李女士的父亲74岁,因“意识不清2小时余”于急诊就诊,考虑诊断脑出血、脑疝、高血压、肝移植状态。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显示,其于10月24日死亡,死亡原因为脑疝。
李女士称,父亲于十几年前曾接受过肝移植,但并无高血压病史,近两年曾去往医院检查,亦未发现高血压。父亲此前也有过手抖的情况,但并不严重,也未曾出现过突然瘫倒的状况。李女士未向记者提供相关检查证明,记者暂时无法确认其父此前身体情况。
【家属质疑】
称银行未提供适合的办理方式
在其他银行仅一个小时即可完成
李女士提供的一张号票显示,其父于10月22日9时整取号,排号为“C001”,等候人数为0,办理窗口标注为1、2。
她认为,在父亲摔倒后,银行确实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在事发后的处置部分,银行并无不当。但她质疑银行提供的业务办理方式,她提出,父亲曾在大堂办理业务近40分钟,“他没有开通过手机银行,偏要让他开通。人脸识别一次两次都没有通过,总是在搞,摇头张嘴。这个诱因就是长时间地、不停地折腾,我相信不是某位工作人员有意折腾,但这个业务最终两个小时没有办完。”
在起诉状中,李女士一方提出,她在事发后去往其他支行办理相同的业务,在柜台办理仅需一个小时即可办理完成。据她回忆,自己询问其他支行工作人员,老人该如何办理这项业务,一名工作人员称,如果老人善于使用手机,就帮助老人在手机上操作,速度更快,而如果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没有开通手机银行,就引导老人在柜台办理。
▲图据视觉中国
【记者咨询】
多网点提及手机银行办理更便捷
不建议年纪大的老人办理境外汇款业务
2月19日,记者电话咨询中国银行南京太平南路支行,询问当日为何未提供柜台办理、银行方面对于此事态度等,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答复。
2月18日,记者尝试拨打了南京地区多家中国银行网点,以客户身份咨询,老人办理境外汇款业务该如何操作。一家工作人员称,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办理,记者询问是否可以在柜台办理,工作人员答复,手机银行更为方便,但也可以通过柜台办理,如在柜台办理,排队及业务办理时间较长,并建议家属陪同。一名工作人员称,其并不建议年纪大的老人办理这项业务,境外汇款业务较为复杂,涉及后续查询或退款问题,此外,在柜台办理需要提供关系证明、汇款用途证明等,如金额较低,建议使用手机银行办理,更为便捷。
2006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境内个人外汇汇出境外用于经常项目支出,单笔或当日累计汇出在规定金额以下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单笔或当日累计汇出在规定金额以上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有交易额的相关证明等材料在银行办理。
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提出保留和改进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包括保留和改进人工服务、完善柜面服务、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等。
2024年10月,李女士的父母去往银行,计划向居住在国外的李女士进行境外汇款。当天9点,作为排号001的客户,李女士的父亲进入银行。10点42分,李女士与父母视频通话,她发现业务仍未办理结束。十几分钟后,李女士的父亲突然瘫倒在桌上,随后摔倒。两天后,她的父亲去世,死亡原因为脑疝。
在重新回看银行监控时,李女士发现,父亲仅在最初的几分钟曾在柜台办理业务,之后的近两个小时,都是工作人员带领父亲进行机器或手机银行操作,直到父亲出现明显异常,这项业务也仍未完成。
起诉状中,李女士一方提出:“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未能根据(父亲)实际年龄及身体状况提供适合的业务办理方式,且在要求(父亲)使用手机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未能尽到指导义务,最终导致(父亲)死亡的后果。”红星新闻记者就此事咨询中国银行南京太平南路支行,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答复。该诉讼于2月12日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开庭,尚未宣判。

▲图据视觉中国
【监控还原】
老人曾进入柜台几分钟
随后均为机器、手机操作
据李女士回忆,事发当日,她的父母一同去往银行,分别办理境外汇款这项业务。两年前,李女士的爱人曾陪同母亲办理同项业务,当时,工作人员帮助母亲开通了手机银行相关功能,大约花费一小时时间办理完成,而李女士的父亲是初次办理这项业务。
李女士提供的监控显示,2024年10月22日,早上9时,李女士的父母进入银行,随后,李女士父亲进入柜台区域,但自9时2分后,其父离开柜台,此后,未再进入柜台区域。
监控显示,李女士的父亲曾在银行多个区域办理业务,包括跟随工作人员去往取款机区域、根据工作人员指引在大堂使用机器及手机办理。约半个小时后,其父进入银行一间等候室,其母正与一名工作人员使用手机办理业务,父亲坐在一侧等待。
9时53分,其父与母亲一同进入银行另一间洽谈室,主要由母亲操作父亲的手机,帮助父亲办理业务。期间,父亲曾跟随工作人员进出洽谈室,在室内、室外分别尝试拍摄。约半小时后,其父开始出现异常,包括手部抖动、流口水、嘴部歪斜、频繁打哈欠等,其母曾询问并递纸巾。10时42分,李女士与父母视频,其父曾接过手机,但未曾作答。10时49分,一名工作人员曾询问李女士父母是否需要喝水,称“时间很长”。10时53分,其父突然瘫倒在桌上,尝试起身后摔倒在地,银行工作人员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陪同其父等候救护人员。
南京一家医院提供的就诊证明显示,李女士的父亲74岁,因“意识不清2小时余”于急诊就诊,考虑诊断脑出血、脑疝、高血压、肝移植状态。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显示,其于10月24日死亡,死亡原因为脑疝。
李女士称,父亲于十几年前曾接受过肝移植,但并无高血压病史,近两年曾去往医院检查,亦未发现高血压。父亲此前也有过手抖的情况,但并不严重,也未曾出现过突然瘫倒的状况。李女士未向记者提供相关检查证明,记者暂时无法确认其父此前身体情况。
【家属质疑】
称银行未提供适合的办理方式
在其他银行仅一个小时即可完成
李女士提供的一张号票显示,其父于10月22日9时整取号,排号为“C001”,等候人数为0,办理窗口标注为1、2。
她认为,在父亲摔倒后,银行确实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在事发后的处置部分,银行并无不当。但她质疑银行提供的业务办理方式,她提出,父亲曾在大堂办理业务近40分钟,“他没有开通过手机银行,偏要让他开通。人脸识别一次两次都没有通过,总是在搞,摇头张嘴。这个诱因就是长时间地、不停地折腾,我相信不是某位工作人员有意折腾,但这个业务最终两个小时没有办完。”
在起诉状中,李女士一方提出,她在事发后去往其他支行办理相同的业务,在柜台办理仅需一个小时即可办理完成。据她回忆,自己询问其他支行工作人员,老人该如何办理这项业务,一名工作人员称,如果老人善于使用手机,就帮助老人在手机上操作,速度更快,而如果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没有开通手机银行,就引导老人在柜台办理。

▲图据视觉中国
【记者咨询】
多网点提及手机银行办理更便捷
不建议年纪大的老人办理境外汇款业务
2月19日,记者电话咨询中国银行南京太平南路支行,询问当日为何未提供柜台办理、银行方面对于此事态度等,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答复。
2月18日,记者尝试拨打了南京地区多家中国银行网点,以客户身份咨询,老人办理境外汇款业务该如何操作。一家工作人员称,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办理,记者询问是否可以在柜台办理,工作人员答复,手机银行更为方便,但也可以通过柜台办理,如在柜台办理,排队及业务办理时间较长,并建议家属陪同。一名工作人员称,其并不建议年纪大的老人办理这项业务,境外汇款业务较为复杂,涉及后续查询或退款问题,此外,在柜台办理需要提供关系证明、汇款用途证明等,如金额较低,建议使用手机银行办理,更为便捷。
2006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境内个人外汇汇出境外用于经常项目支出,单笔或当日累计汇出在规定金额以下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单笔或当日累计汇出在规定金额以上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有交易额的相关证明等材料在银行办理。
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提出保留和改进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包括保留和改进人工服务、完善柜面服务、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等。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