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缝补补又一年,3个数据回顾NBA全明星的成与败(组图)
大鱼新闻 体育 3 days, 20 hours

每到全明星周末,NBA就要因为比赛无趣而遭受舆论鞭笞,然后第二年对赛制进行一些创新,继续遭受冷嘲热讽,如此重复。今年的全明星周末,“无聊”依然是赛后外界赋予其最主要的评价。不过,有几组数据或许可以更好地帮大家理解这一篮球界“无聊的盛宴”。
第一组数据是17分钟和3小时。今年NBA全明星赛正赛使用了全新赛制,四支球队两两进行单败淘汰,胜者进入决赛,最先拿到40分的球队获胜。决赛开始后,本土球星组成的奥尼尔队就打出了一波11-1的攻势,遥遥领先国际球星组成的巴克利队。随后,比赛进入暂停。
暂停期间,现场先是简短进行了一次主办城市交接的活动,本届主办地旧金山的主队球星库里携手下届主办城市洛杉矶的球员哈登,共同开启了距离下届全明星“开幕”的倒计时。紧接着,场中央又进行了对著名电视节目《Inside the NBA》的致敬,现役全明星们为主持这档节目的TNT转播天团的四位老同志热切献上签名球衣、奖杯和钓鱼器具。没错,传承和情怀戏码,在决赛的一个暂停环节轮番上演。只不过,几番仪式一番操弄后,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7分钟,双方球员才重新登场,继续比赛。

▲比球员们出镜时间还长的凯文·哈特,在库里拿到AMVP后也获得了一个奖杯。
这不是个案,本届正赛,短暂的比赛和漫长的节间活动交替进行,有网友统计,全明星正赛从入场仪式到颁奖仪式总共持续了3个小时,其间进行了三场比赛,比赛总时长仅有33分41秒。再激烈的比赛,恐怕也经不住两个半小时的反复等待,因而在赛后,社交媒体批评声铺天盖地。很多球迷都愤愤地表示,要不全明星就别办了。
不办是不可能的。虽然年复一年经受骂声,但实际根据Statista提供的数据,最近15年,NBA全明星赛在2011年创造收视峰值,收看人数达到903万,随后这个数字基本维持在600-800万区间,2023年一度骤降到459万,随后去年又回升到550万。而与之对应的是,NBA常规赛近十年的平均收看人数仅在150-200万之间。
因此,第二个数据即为3倍。全明星赛是常规比赛收视的三倍,仅从收视上来说,这个比赛就值得办。而且,众星云集的娱乐比赛无疑也能创造额外经济收益。以2024年全明星赛为例,NBA官网刊文称,比赛的举办为印第安纳波利斯及中印第安纳地区带来了超过4.03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其中,NBA、企业合作伙伴以及前来参加赛事的游客直接间接带来了近2.91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支持、创造或扩展了超过1800个本地就业岗位。
当然,NBA肯定清楚,全明星这种从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娱乐球迷而存在的赛事,失去球迷,也就失去了它的立足之本。2022年,NBA全明星赛628万的平均收视人数创造历史新低,随后两年甚至没能超过这个数字。连续三年收视不佳,NBA也不得不尝试创新全明星周末的玩法。《芝加哥太阳报》披露称,2024年全明星赛后,一个专门探讨赛制创新的小组进行了多次反复的讨论,最终决定将全明星正赛改成四队PK的小型锦标赛,加入新秀赛胜者,并让喜剧演员凯文·哈特出任全明星赛首位场上主持人。
一直以来,球员不认真防守是全明星赛被最为广泛诟病的一点,新赛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比球员不防守更难让人接受的问题却意外出现了——场上甚至长时间看不到比赛。从结果上来看,本届全明星的赛制创新即便不能说失败,至少是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但是,今年是不是完全没有亮点?也不一定。

▲麦克朗飞跨汽车,是今年全明星周末为数不多的精彩瞬间。
今年全明星赛相关的第三个数据是10亿。NBA官网昨日发文表示,全明星赛在周五和周六夜晚创下社交媒体互动的新纪录,所有联盟社交媒体账号累计观看次数突破10亿次,与去年同期相比,社交媒体观看量增长了17%。NBA的TikTok账号在周六更是收获超1亿次观看量,是账号开通以来观看最高的一天。在正赛还没开打的情况下,这一数字仍在增长。
至少在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全明星周末仍旧是NBA赛季中引爆话题的重要节点。除了比赛本身,NBA大量与互联网创作者展开合作,是创造这一流量记录的重要原因。比如全明星名人赛环节,NBA邀请了各平台粉丝量超过5000万的Kai Cenat参加,这帮助今年名人赛的社交媒体讨论量比去年增长43%。来自中国的短视频达人曹芳和杨政,也受邀参加了正赛之前进行的NBA发展联盟新星赛。
YouTube粉丝数超过2500万的篮球博主Jesser被邀请担任全明星扣篮大赛的评委。他是史上第一个以球迷代表身份担当评委的人,但Jesser不是根据自己喜好打分,而是帮助公布 NBA ID 会员的实时在线评分,作为正式得分。当马刺球员卡斯尔完成决赛第一扣之后,Jesser公布的分数比满分少一分,只有49分,这导致卡斯尔最终败下阵来。
更重量级的合作,则来自于有全球第一网红之称的MrBeast。在全明星正赛第一场与第二场比赛的间隙,他来到场地中央,主持了一场价值10万美元的挑战赛。MrBeast随机挑选一名观众与利拉德进行三分PK,最终,这位幸运的观众压哨赢下比赛并被众人扔进了装着十万美元的箱子里。这一场面被很多网友认为是本届赛事最佳场面。

▲众人搂住赢得十万美元的观众。
NBA并非只在全明星周末期间投入网红营销。NBA社交和数字内容高级副总裁鲍勃·卡尼 (Bob Carney) 曾提出,网红达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人物,如果让这些人参与到NBA的项目中,那他们就是NBA内容团队的延伸,能够以其真实的方式讲述 NBA 故事。
卡尼所指的项目,是NBA从2016年便开始推出的创作者计划。到本赛季,NBA更是拟定了一项号称迄今为止最具扩张性、最广泛的创作者计划。整个赛季,来自篮球、时尚、美食等不同领域的上百位达人将在 NBA 大型活动中提供独特的场边及幕后内容;NBA也与WSC Sports 合作,为联盟精选的一些视频创作者提供了超过25000小时的NBA比赛画面,用以视频创作和内容发布;此外还有诸如NBA创作者杯等形式。
毫无疑问,全明星赛这种大联欢式的娱乐活动,是最适合赛事方用来和网红达人们跨界联动的时刻。所以在刚刚结束的全明星赛上,球迷们会发现一些网红甚至比球员还抢风头。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在互联网内容消费的全新时代,NBA尽力向年轻受众们靠拢的尝试。甚至某种程度上,全明星正赛被拆分成3场时间更短的比赛,其碎片化的赛制,也是对短视频时代受众观看习惯的迎合。
总之,漫长的暂停环节,花样繁多的节间仪式,和一身休闲装出席正赛的詹姆斯,都在提醒着我们,全明星不是你死我活、激烈紧凑的比赛,而是一场篮球嘉年华。无论今年NBA全明星赛是无聊还是喧哗,无论收视数字和互联网流量是高或低,这项赛事一定会持续办下去。
明年开始,NBA就将迎来新的转播伙伴,NBC将接手全明星赛的转播,届时,全新团队将会带来哪些创新尚未可知。但目前已经明朗的是,TNT在最后一年的糟糕发挥,让NBC被网友赋予了更多期待
给NBA全明星“支招”:过期的佐料,炒不出好吃的菜
25年全明星落幕了,最大的感觉就是
原来NBA也是个草台班子。
从上周六的新秀赛开始,整个全明星周末的设计像一个全世界大小明星的大杂烩,但凡跟篮球沾上点关系,都可以凑上来混个脸熟。
扪心自问一下,咱们这除了王鹤棣能认个大概外,还能认得几个?
同理可证,老外们看小王哥大概也是一堆问号脸。
大哥,你谁啊?

随着这几年大小球星们在全明星都不来活,球员们对待比赛越来越敷衍,NBA官方也是绞尽脑汁。
今年从新秀赛开始就采取“小锦标赛”模式,一拨新秀先打,赢家还能参加全明星正赛,与老大哥们交手。
有一说一,这大概是整个全明星周末唯一“动真格”的比赛。
但我们是来看克内科特、TJD和莱恩在场上表演的吗?拜托那还不如去家门口看着一群小年轻、老大爷们斗牛来得刺激呢。

到了周日的单项赛,则更是经典。
技巧赛,各位大小明星跟训练一般做做样子,最后还是靠文班亚马和老炮整活有了点人气。
我是非常赞成这一老一小这么搞的。
全明星本就是大家找乐子、玩创新的地方,相比于那些点卯打卡一般应付了事的球星,至少这两人是花心思琢磨了。

到了三分赛,没有了库里、克莱以及去年的性别大赛,原先近几年最好看的单项赛也是温吞水。
毕竟这几年联盟三分已经泛滥,常规赛各位观众已经被喂得毫无食欲,到了全明星你还来,真不怕给大家撑死?
扣篮大赛,则又是被如今这项赛事的“GOAT”,一个只能在发展联盟厮混的扣篮网红迈克朗完成了三连冠。
这已经不是那个当年乔丹、卡特留下无数经典,联盟各种飞人争奇斗艳的超绝舞台了。
当到了依靠一个网红拯救热度的时候,其实离寿终正寝也不远啦。

到了今天的正赛,则把无聊和走过场推到了顶点。赛前最大的新闻,就是勒布朗宣布退出,因为脚踝伤势需要休养。
老詹这么鸡贼的人,大概看出了今年的全明星办得确实是一坨翔。加上又是在湾区哥哥的地盘上,也就没必要耗费精力再上场耍耍了。
开个人新闻发布会、与队友打招呼,合影一条龙还是排面拉满,也算给足了主办方面子。
但要我上场陪你们表演?爷走不送。
整个一上午,先是所谓的“国际队”Vs“新生队”,接着是“老头队”Vs从新秀赛杀出的冠军,说白了都是大人打小孩。
第一场国际队亚历山大们稍微发力,对面多是第一年入选全明星的年轻人们就乖乖躺倒。
第二场一群在队内当配角的新兵蛋子们更不可能坏了大哥们的雅兴,稍微抵抗一下走一下流程同样顺势躺下。
第三场决赛,全场捧东道主库里,最后他拿下12分5板带队41-25轻松拿下,但除了一记半场三分也是没啥亮点。
毕竟,搞不好哥哥今年又打不了季后赛,拿个全明星mvp也算不白忙活一年嘛。

但别看我说得这么轻松,
事实是今天这三场“迷你比赛”总共加起来耗时不到40分钟,可整个转播流程连节目带暂停干了快5个小时!
冗长、无聊是他们的底色,敷衍、呆板是他们的态度,集体走过场是共同的默契。
我是真心很同情负责本次转播的官方平台,这样的节目要能让人满意,大概就是要他们从干瘪的抹布里挤出水来。
有这五个小时的时间,我宁可去重看一遍春晚,或者看两遍«哪吒2»。
说到底,全明星想办好无非两点:
球星尽力,组织到位。
就好比做一顿饭,食材还是一等一的好(球星),但你的佐料已经过时甚至过期了(组织能力和创意思路),这端上去的菜能好吃吗?
如今站在这个场地上的二十多位顶级球星,依然是整个NBA的“核心资产”。更何况詹杜库三人的历史地位和市场价值摆在那里,放在历史上任意一个时代都不虚。

问题还是出在联盟的组织上。
这几年分两块,一是大背景下,联盟已经很难再刺激这些超级大赛们在常规赛期间再有精力来搞表演,82场常规赛+季中赛,他们无论身体和精神上都已不堪重负。
第二是筹办方,今年放在加州由勇士队主办,但整个流程冗长如老太太裹脚布,煽情但缺内容,繁杂而少新意。别说球迷和观众受不了,就是球员的不满也放在脸上(詹姆斯和爱德华兹先后退赛)。
找我们一大帮人,给哥哥操办“退役仪式”也不过如此吧?

全明星,作为NBA历史上最重要的品牌,这几年的组织举办越来越拉胯,终于在今年在勇士的举办下达到了巅峰。
长此以往,品牌的贬值几乎是肉眼可见,再这样下去被肖华力推的季中赛(NBA cup)取代也不是不可能。
赛制的大幅调整,已经是不可避免,在这里提供几个小点子抛砖引玉:
①提升入选全明星正赛最终获胜球员的实质性激励。
东西部对抗、队长选人制都没问题,但关键是要提升获胜方的奖励,甚至是失败方的“惩罚”。

比如正赛获胜的一方(东部/西部),总决赛自动获得主场优势。
比如正赛计入入选球员所在球队的常规赛战绩,并且按人头算。比如要是詹眉所在的西部队都输了,湖人战绩就多输两场。
像当年的勇士四人入选,要是都输了,勇士罚4场,反正你能有这么多全明星,常规赛战绩家大业大,再想摆烂就扣呗。
比如与常规赛奖项“65场新规”挂钩,只要是胜利的一方球员,评选标准从原先的65场降低为60场,相当于给获胜方球员变相多轮休了5场比赛,弥补参加全明星周末的体能。
这样不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吗?

至于单项赛。
扣篮大赛和三分赛,取消“邀请制”,而是采用常规赛数据排名的“准入制”。
三分大赛,全明星赛前常规赛三分命中数前八名的球员参加,如果拒绝则五年内不得参加全明星周末任何活动。
照此一来,今年的三分赛参赛者变成了爱德华兹(本赛季命中227个)、马利克·比斯利(216个)、库里(201)、塔图姆(189)、希罗(189)、米切尔(184)、德里克·怀特(173)、普理查德(170)、乔丹·普尔(166)。
老中青三代结合,有球星有配角,变相把有资格参加三分赛也成为一种荣誉和肯定。
大家的积极性不就调动起来了吗?

至于扣篮大赛,则把如今“功夫套路差表演式”的无对抗扣篮,变成全场2V2、3V3的“扣篮比赛”。
选取联盟五个位置扣篮次数最多的球员,外加一名被邀请球员参加,并由本人指定一名队友组队参加,比赛采取10分“斗牛制”,只有扣篮算得分,刺不刺激?
这样一来,今年扣篮大赛就变成了字母哥(大前锋位置扣篮最多,161个)、戈贝尔(中锋、158个)、阿门·汤普森(得分后卫,94个)、阿奴诺比(小前锋,89个)、库利巴利(组织后卫,54个)。
要是再配上利拉德、华子、申京、唐斯、萨尔做队友,这不high到爆炸?
当然还要有物质奖励,扣篮大赛与三分赛冠军与“最佳阵容奖项”一起成为球员能够指定续约的重要奖项。
拿到这两项冠军,就跟进入最佳阵容一样最多可以拿超级顶薪,球员们会不心动吗?
反正我是已经看吐了麦克朗这位连正式NBA比赛都打不了的网红去扣篮了。
对于已经办得不如春晚的NBA全明星,大家有什么好意见呢?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