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被美国制裁2年后 80后小伙成江西新首富(组图)
大鱼新闻 财经 6 hours, 12 minutes
“美国的制裁榜,就是中国企业的光荣榜”——这句话用在寒武纪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2022年12月,美国将36家中国科技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以限制中国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人们注意到,这36家公司中,竟有将近三分之一都是寒武纪及其下属系列公司。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8a87eb3e-169e-477a-9953-cbf705f82ae1.jpeg)
作为中国AI芯片领域的头部企业,寒武纪在业内有着“中国英伟达”之称。
面对美国的严厉封锁,寒武纪不仅扛了下来,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的股价不降反升,两年来怒涨1000%,如今市值已超2700亿元。
寒武纪掌门人陈天石身价水涨船高,以700亿财富登顶江西新首富。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512c91ee-68ba-4677-9dc7-1a2afa464e32.png)
● 陈天石
这个文质彬彬的80后小伙,与他的哥哥陈云霁,被央视盛赞:“他们打破了中国芯片长期跟随的被动局面。”
美国《科学》杂志也对两兄弟的研究不吝赞美:“这是发生在硅谷之外的颠覆性进展。”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dda8934d-444d-4088-a970-1464ddf30341.jpeg)
少年班的“天才学霸”
稍稍对手机有些了解的小伙伴,大概都听说过华为的麒麟970芯片。
2017年9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智能芯片——麒麟970,这款芯片内置NPU(一种专为人工智能任务设计的处理器),以出色的性能,在当年的市场上掀起了一股腥风血雨。
搭载该款芯片的Mate 10系列手机爆卖1000多万台,华为也由此成为第一家把人工智能引入手机的公司。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麒麟970中的NPU,就是寒武纪提供的。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f0edcbbe-9cf4-4719-9fd3-a0e6a16f9f50.jpeg)
● 华为麒麟970芯片
那时,寒武纪成立只有一年,这家年轻得不能再年轻的公司,一战成名,在业内名声大噪。
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是一对亲兄弟,两人都是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天才学霸”。
弟弟陈天石思维缜密,擅长战略决策,在寒武纪担任董事长兼CEO;哥哥陈云霁比弟弟大两岁,在幕后搞研究,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一门两状元,共同创业,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的科技巨头,这在全球都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6da03c96-0316-4ed2-a151-089f581ad3a6.png)
● 陈云霁、陈天石(右)兄弟
兄弟俩是江西人,出身于南昌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名电力工程师,母亲在一所中学教历史。
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涵盖工程、科学、历史等领域,兄弟俩以读书为趣,从小就对科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下,哥哥陈云霁以优异的成绩,14岁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4ef6f685-a73a-4c65-b0f3-44cd03739ed6.png)
● 1996年8月陈云霁(前排蓝衣)在少年班
弟弟陈天石不服气:平时一起吃一起玩,他能行,我为什么不行?
于是,他以哥哥为标杆发奋学习,在16岁这年也进了科大少年班。
少年班的同学都很优秀,陈天石的成绩在班里只能排到中下游,这一度让他非常沮丧。
如今回想那段时光,陈天石倒觉得那段经历对自己至关重要,让自己受益终生:
“和真正的学霸在一起,会养成谦虚低调的品格。”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7ea88537-c163-4bc0-b7ad-dea6b8ffc5ba.jpeg)
AI芯片的“先行者”
本科毕业后,陈天石继续留在中国科大深造,进行计算机专业的硕博连读。
2010年,在陈天石读博的最后一年,他去了一趟北京,见到了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的哥哥陈云霁。
这次见面,彻底改变了陈天石的命运。
当时的陈云霁正跟随导师胡伟武博士,进行龙芯项目的开发。
胡伟武是中国芯片领域的顶级专家,被誉为“龙芯之父”,我国第一款通用CPU芯片“龙芯1号”,就是由胡伟武带队研发成功的。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fa222dbc-706e-4537-a940-3ca9c5bf14c3.png)
● “龙芯之父”胡伟武
陈云霁每天被繁重枯燥的芯片测试工作弄得焦头烂额,有时他就琢磨,如果用AI代替人工进行芯片测试,会不会是一种好的方法?
恰巧,陈天石研究的就是AI。
兄弟俩的专业在这一刻找到了交叉点,他们认为一定可以联手做一些事情。
于是博士毕业后,陈天石追随哥哥,加入了中科院计算所。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06f09e44-e833-4bc8-98f1-75c574f209dd.jpeg)
● 陈云霁和陈天石(右)双双加入中科院,挑战人工智能
兄弟俩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探讨研究,他们起初的想法是用AI辅助设计芯片,后来随着思路打开,他们冒出了一个非常前卫的设想:
做一款AI芯片,解决人工智能对算力的巨大需求。
那个年代,AI还没有大规模兴起,AI芯片更是一条全新的赛道。
由于项目过于冷门,兄弟俩连20万的经费都没能申请下来。
有人觉得他俩“不务正业”,半开玩笑地表示,这是一个无经费、无论文、无人问津的“三无研究”,劝他们赶紧放弃。
若干年后,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陈云霁仍无限感慨:
“我们在一个学术界不认可、工业界不关心、难以发论文、难以申请项目的冷门交叉学科方向孤独前行,就像在一片黑暗中摸索。”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a3aea3f7-625c-4474-875a-4529a0359792.jpeg)
“寒武纪”的诞生
转机出现在几个月后。
2010年底,在中科院计算所的一场内部会议上,陈天石两兄弟汇报了AI芯片的构想。
与普通芯片相比,AI芯片专门针对人工智能任务进行优化,具有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在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医疗诊断等方面有着出色的性能和体验。
所领导被他们的想法打动,认为AI芯片很有前景,于是批准了他们的项目。并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任命陈云霁为课题组负责人。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两兄弟带领团队,正式开始了AI芯片的研发。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1ce6466b-1b63-4824-a9f4-3fe27b4c0667.jpeg)
●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他们没有给项目起什么高大上的名字,只是简单地用电脑的汉语拼音“DianNao”作为项目名称,低调且直白。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两兄弟在项目上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
2014年3月,他们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SPLOS上发表论文《DianNao:一种小尺度的高吞吐率机器学习加速器》。
论文发布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开山之作”,一举斩获了ASPLOS最佳论文奖。
这是整个亚洲学术界第一次在处理器架构领域获此殊荣。
紧接着,2014年9月,他们又提出了全球首个多核深度学习处理器DaDianNao,这次的论文又拿下了国际顶级学术会议——MICRO的最佳论文奖,打破了该项荣誉一直颁给美国人的“传统”。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967f057f-3c23-42fa-a98d-9d19445aa183.png)
● 陈天石(左)和陈云霁
陈云霁、陈天石不断产出的技术成果,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他们的论文被引用数千次,在业内名声大噪。
计算所的领导找到两兄弟,问他们能不能把当前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
两兄弟钻研芯片多年,自然知道从一张设计图纸到一枚真正的芯片,中间还需要经历怎样的煎熬。
但他们没有退缩,毫不犹豫地接下任务,带领团队干了起来。
他们把行军床搬到工位边,常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每一次芯片测试,都如同一次人生的大考。
“都是用时间和心血一点一点磨出来的,我们远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样光鲜和神奇。”陈天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2015年,他们的芯片成功流片(即芯片试生产成功)。
这枚小小的芯片,汇聚着兄弟俩和团队成员们的无数心血,也承载着中国AI芯片的希望。
以这枚芯片为原点,在计算所和风投资金的支持下,2016年,寒武纪(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7f254898-87af-418d-a95b-16c2a872b401.png)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元,同时也是生命大爆发的时代,兄弟俩将公司取名寒武纪,希望能开创一个人工智能大爆发的新纪元。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15b9bcbe-4301-4ef5-94b1-64ce8926d032.jpeg)
“中国AI芯片第一股”
寒武纪公司成立当年,便发布了他们的第一款产品——寒武纪1A。
这是全球首款终端人工智能处理器,可应用于智能手机、无人机、可穿戴智能设备、自动驾驶等各个领域。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ed0b6547-dc0d-4136-a0d2-141d0dd8def7.png)
● 陈天石展示寒武纪1A芯片
他们与华为公司联手,将寒武纪1A集成在新一代移动芯片麒麟970中。
背靠华为这棵大树,寒武纪一跃成为芯片领域最成功的初创公司。
之后,陈天石两兄弟又带领寒武纪,陆续开发了一系列云端、边缘端和终端设备中的人工智能芯片,并先后与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等多家大公司合作,为它们提供产品。
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在芯片界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2020年7月,寒武纪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AI芯片第一股”。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03bc2a34-c42c-49a5-85c5-94d76477ea77.png)
● 2020年7月20日,陈天石(左一)带领寒武纪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然而,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不知不觉间悄然靠近。
中国AI芯片的蓬勃发展,让美国嗅到了危机。
2022年12月,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为由,单方面宣布,将寒武纪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 美国发布的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这意味着,没有任何一家美国企业可以向其出口产品、技术或服务;也没有任何一家非美国企业可以向其出口包含美国技术的设备或产品。
晶圆代工、封装测试……所有的一切都得国内自己搞。
美国的打压,极大地影响了寒武纪的供应链,给寒武纪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3847dda1-9225-43d3-b7c4-cf7bdf4cb1d2.png)
但陈天石并未退缩,他率领团队成员积极应对,加大自主研发,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
直到进入2024年,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日渐成熟,寒武纪才终于挣脱束缚,重新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35127fcc-fcaa-4634-8172-8df687f0be7a.jpeg)
连年亏损的“A股股王”
2024年12月31日,A股涨幅排名尘埃落定,寒武纪以387%年涨幅,夺得“A股股王”称号,总市值达2800亿元。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646d4369-20f3-44d8-9503-4e9c173468fe.png)
这种增长态势,简直比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还猛。
不过,股价飙涨的背后,也充满了争议。
从2016年成立至今,8年来,寒武纪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累计亏了50多个亿。
这种“拉胯”的业绩表现,与不断上涨的股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
其实,寒武纪业绩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额的研发投入。
以2023年为例,寒武纪实现营收7.09亿元,而其全年的研发投入高达11.18亿元,远远高于营收。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8055e9ef-1876-4cfb-ac79-bc441ada7d99.png)
● 寒武纪入不敷出,图片来源:松果财经
没办法,芯片实在太烧钱了。
陈天石顶着外界的质疑,坚持高额的研发投入。
因为在他看来,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中国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超车”,必须狠下一番功夫。
他绝不是一个冒进的人,稳扎稳打,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耐性。
他说:“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使命,是把冷板凳坐热。”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2/357218/84feba8d-2e4e-49aa-91d5-a01a89f2266c.jpeg)
● 陈天石出席活动
在传统芯片的赛道,我们由于历史原因,落后于发达国家。
但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正以让世界惊艳的速度,不断追赶并快速缩小差距。
甚至在一些核心技术上,中国企业已不再是追随者,而是正成为引领者。
陈天石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果智能时代真的到来,一定会诞生新的巨头。我不讳言寒武纪想当这个将军。”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