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中国 BBC的最新播报让外国网友“诧异”了(组图)

6Park 生活 4 hours, 14 minutes

最近,英国广播公司(BBC)多条报道中国的新闻引起了海外网友的关注。外国网友发现,BBC这些新闻及时跟进了中国的许多热点,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阴阳怪气的口吻来个转折——“但代价是什么呢”。不少外国网友直言,“BBC这么夸中国还真让人有点不习惯”。

所谓“但代价是什么呢” (but at what cost),是国内外网友对BBC之前抹黑中国惯用形式的总结。自2012年开始,每当谈到任何关于中国的正面成绩时,BBC的新闻标题往往套路式地加上“代价是什么呢”的反问。

在BBC网站搜索相关关键词,就能看到大量用类似句式作为标题的新闻,比如“中国正变得更加智能,但代价是什么呢”“中国正为埃塞俄比亚创造就业岗位,但代价是什么呢?”……



于是,这种报道手法就被国内外网友所熟悉,美国问答式社交平台Quora上还有专门关于“但代价是什么呢”的讨论。在中国,不少网友也将其作为流行语,用于嘲讽BBC等外媒在涉华问题上的双标。



Quora上有关“但代价是什么呢”的话题截图

不过在2月7日,BBC环球广播部的视频账号发布了一期介绍中国科技成就的视频,视频既没有网友们此前吐槽的“阴间滤镜”,也没有往常的恶意歪曲和暗示,而是罗列了不少数据介绍中国科技发展以及背后的原因。



一个看完视频也没等到抹黑中国内容的外国网友,在评论区诧异地问:“除了我之外,还有其他人在找BBC那句‘但代价是什么呢’的话吗?”

这条评论获得了近6000个点赞。不少网友也表示,挺诧异为什么BBC居然会突然“一反常态”。

也有不少网友开始了玩梗,说自己听不到“但代价是什么呢”还真有点不习惯。还有人不无讽刺地说:“这句话可是你的招牌啊,怎么能不加上呢?”



在各国网友的调侃下,BBC工作人员在评论区回复了一个“看一看”的表情包,还给一些催促自己“再来一遍”的网友点了赞。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例子,则是BBC大篇幅地报道了中国电影《哪吒2》票房屡创佳绩的新闻,不仅称赞了电影本身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还肯定了主创团队的创作历程。



一些熟悉国际时事的网友把BBC的反常表现,和美国国际开发署被关闭一事联系起来。因为BBC下属国际慈善机构的年报显示,该机构常年接受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助,而美国国际开发署曾多次策划针对中国等多个国家的抹黑、渗透活动。

不过,BBC此前多次表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援助并非拨给BBC新闻编辑部门。另外,公开资料显示,‌BBC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电视执照费。

虽然具体原因还不得而知,但我们倒是希望BBC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抛弃“阴间滤镜”“但代价是什么呢”之类的把戏,从今往后更客观地报道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