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春节过后 通缩阴影重新笼罩中国经济(图)
大鱼新闻 财经 15 hours, 51 minutes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57/866833bc-01ab-49b6-84e0-f6b773c779d8.jpeg)
本周日,中国官方发布的最新经济统计数据显示,春节过后,中国经济的消费通胀与制造业通缩压力再度达到数月以来的新高水平,而美国新政府的对华关税措施也对困境中的中国经济构成挑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9日发布的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数据,受春节因素影响,中国全国CPI涨幅扩大,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7%,同比涨幅由上月的0.1%扩大至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出现连续第4个月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全国工业却生产处于淡季。根据上述官方统计,1月份,中国PPI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2.3%。
中国政府在春节前连续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尤其是针对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市场实施了一系列降低利率和取消限购措施。与此同时,多地政府发放优惠卷、代金券等促销方式,也对春节市场消费和影视票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业。本台记者搜索中国相关家电以旧换新数据平台的统计显示,中国商务部年前发布《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以来,申请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的消费民众已超过2000万人,多达6000余家商户参与了这项政府主导的补贴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民众在春节期间的消费活动并没能避免经济状况的通货紧缩,而市场疲软、房地产低迷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等仍对经济增长的前景构成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接受官方中新网采访时指出,春节期间,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分别上涨27.8%、16.0%、11.6%和9.6%;而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3.8%和2.4%。但与此同时,受假日及低温天气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基建项目部分停工,建材等需求有所回落。而在消费品制造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下降0.5%,纺织业价格下降0.4%。
中国经济在疫情过后复苏乏力,此前以基建、出口为主导的传统经济模式正面临债务、就业和产能过剩等结构性困扰。尽管通货紧缩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商品价格下降,但长期通缩压力对整体经济也构成威胁。以楼市为例,消费者往往会推迟购买房产等大额支出,期待价格进一步下降。而由此产生的市场需求不足,也会迫使与房地产行业有关的企业减少生产、暂停招聘,从而进一步引发商品打折销售、盈利下降、再裁员等恶性循环。
香港中文大学(CUHK)商学院兼职副教授潘勇本周日向路透社表示,从中国各省已发布的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来看,平均目标均低于3%,这一状况凸显政策制定者们对中国经济压力的预期。
中国1月份消费通胀在春节影响下加速 制造业持续疲软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57/907c9f00-2fcd-4a9c-b74d-1fbada0f97fc.jpeg)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受春节影响,今年1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增0.5%,是5个月以来最高增速。但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年减2.3%,已连续28个月下跌,反映出消费支出情况不一和制造业活动低迷。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看法称,在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背景之下,除非政策制定者能够提振疲软的国内需求,否则中国今年可能持续面临通缩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日(2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上涨0.5%,高于12月份0.1%的涨幅,也高于路透社对经济学家调查估计的0.4%。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连续第四个月回升,同比上涨0.6%,涨幅比前一个月有所扩大。
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表示,尽管消费者价格预计将逐步上涨,但由于工业品产能过剩问题持续,生产者价格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回到正值。
“如果用GDP平减指数来衡量,仍需要几个季度才能走出通缩,”徐天辰说。
这些数据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因为中国最大的年度假期农历新年今年提前至1月,而不是去年的2月。通常情况下,在农历年节期间,消费者会为家庭聚会储备食品等商品,进而推高价格。
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时表示,从同比看,服务、食品价格受春节错月影响涨幅较大,加之汽油价格回升,共同影响CPI同比涨幅扩大。
机票价格同比上涨8.9%,旅游业价格上涨7.0%,电影及演出票价格上涨11.0%。食品中,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3.8%和2.4%。
路透社报道,假期的消费者支出数据喜忧参半,反映出消费者对工资和工作保障的担忧。
澳新银行(ANZ)分析师表示,虽然中国人们涌入电影院,在购物、餐饮和国内旅游上花费更多,但假期期间的人均支出仅同比增长1.2%,远低于2024年人均支出9.4%的增幅。
环比来看,1月份CPI较上月小幅上涨0.7%,低于市场预期的0.8%。
2024年全年,中国全国CPI同比上涨0.2%,与上年持平,远低于3%左右的官方目标。这也意味着中国CPI连续第13年未能达到年度目标。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兼职副教授庞溟(Bruce Pang)说,中国各省已宣布了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CPI涨幅目标平均低于3%,显示政策制定者已预见到了价格水平的变化和压力。
中国制造业在1月份意外收缩,而服务业活动放缓,市场对进一步刺激政策的呼声不减。外界普遍预计北京今年将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但美国新关税将对出口构成压力,出口是中国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与12月份的降幅持平,但比2.1%的预期下降幅度更大。出厂价格已经连续28个月处于通缩状态。
保银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预计中国政府在3月份的“两会”之前不会调整货币或财政政策。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现阶段外部不确定性似乎比国内经济挑战更重要,”张智威说。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