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食物将合法添加虫粉!消费者怒了:肉贵 吃这个?(图)
6Park 生活 2 days, 3 hours
继连体瓶盖、一下雨就烂的纸袋之后,欧洲超市里的邪术即将再多一件。
如果说前两样还只是在使用感上折磨人,那么,明天发布的这项创新则有更加全方位的炸裂体验——加了蠕虫的面粉、蛋糕、面包·····你会买、会吃吗?
从明天起,欧洲超市的各种食物里,会合法出现一群小生物——经过紫外线处理的黄粉虫幼虫粉末。
黄粉虫会有什么坏心眼呢?它们牺牲自己,潜入人类的食物,只是为了让我们摄入更多的蛋白质啊!
这一定使很多读者想起《雪国列车》里的重口味美食:下等车厢里的屁民,只能被迫食用蟑螂尸体做成的蛋白糕勉强度日,吃不死也活不好,这种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已经率先在欧洲试点······相信很多人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很多朋友大胆猜测:用的到底是面粉里的虫子,还是面包里的虫子?这东西不会是专供移民的吧!?
这些问题太可怕了,小编不敢细想。
这次大规模合法添加源于欧盟委员会于年初通过的一项新规:允许将这种昆虫粉末作为食品原料,最高添加比例达4%(面包)至3.5%(蛋糕)。
这项决定其实早在今年1月20日就已经通过,只是当时被特朗普的新闻霸占了头条而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
这类昆虫添加产品的标签上必须明确标注“含昆虫成分”,但大家注意,这全靠自己辨别,所以请消费者购买之前,务必看清标签,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决定要不要食用!
法国政府对此举非常兴奋,他们称这是一场始于实验室的“蛋白质革命“,这项变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法国北部城市里尔的一家初创企业Nutri’Earth。
2017年成立的这家公司,在研究中意外发现黄粉虫幼虫不仅富含蛋白质,还能通过特殊工艺提取天然维生素D3——这种被誉为“阳光维生素”的营养素,对钙质吸收和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2024年夏天,Nutri’Earth成功融资800万欧元,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名为N-utra的功能性面粉,并提交欧盟审批。
经过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长达数月的科学评估,结论是“安全,但需警惕过敏风险”。评估报告特别指出,该成分可能引发甲壳类、尘螨过敏者的不良反应。
为此,欧盟严格规定:昆虫必须经紫外线灭活并粉碎成粉末,且添加量需精确控制。Nutri’Earth联合创始人托马斯·多米尔尼强调:“我们的技术能完全去除昆虫的气味和口感,消费者甚至尝不出区别。”
让我们谢谢托马斯,他真的为我们消费者考虑了很多!
不管人们心里再怎么反感,虫子进嘴这事儿在欧洲,已注定从猎奇,走向常态了。
事实上,欧盟的“昆虫菜单”早已低调扩展,自2021年首次批准干燥黄粉虫用于饼干和意大利面以来,蟋蟀粉、蝗虫脆片等产品陆续登陆超市货架。
截至2024年,欧盟已批准16款合成生物来源的新型食品,其中昆虫类占比近四分之一。
这些“微型蛋白质工厂”被寄予厚望: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表明,生产1公斤蟋蟀蛋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牛肉的0.05%,水资源消耗减少98%,饲料转化效率却高出4倍。
市场调研的结果,则完全体现了消费者的矛盾心理——尽管96%尝试过昆虫食品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再次购买,但主流人群的接受度仍徘徊在57%。
英国品牌Small Giants推出的蟋蟀饼干,曾以“每包含9克蛋白质”为卖点,企图完美取代蛋白棒,获得健身人士的欢心,但社交媒体上评论非常两极:环保主义者说这是“拯救地球的零食”,而更多人吐槽“无法直视包装上的昆虫图案”!
除了恶心,黄粉虫在食物中的添加更多的是让人忧心,叫人不禁猜测,是不是欧盟的粮食压力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做出这种决策?
现在的情况当然没有《雪国列车》中这么极端,从数据来看确实不容乐观,据世界资源研究所预测,到2050年全球蛋白质缺口将达60%,而传统畜牧业已逼近环境承载极限,确实到了未雨绸缪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昆虫养殖的产业链应运而生,也在快速成熟:荷兰企业Ÿnsect建成自动化养殖工厂,每周可处理数吨粉虫;奥地利连锁超市Bila甚至推出甲虫汉堡,宣称“口感接近牛肉饼”。
不过,法规的开放不能完全消解文化隔阂。欧洲消费者保护组织发起的调查显示,43%的受访者认为“昆虫食品更适合宠物”;
巴黎一家面包店主苦笑:“我们试过推出昆虫法棍,结果被投诉电话淹没——顾客以为面包长虫了!”
对此,欧盟采取渐进策略:从最初允许10%蝗虫粉添加,到如今4%的黄粉虫比例,既保留传统食品形态,又为市场适应预留缓冲期。
欧洲的友友们,也许要带头适应餐桌上的进化了,为了营养做出一些妥协,不过也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即便是昆虫食品,也在为了人类的接受度而快速迭代更新。
比如,阿姆斯特丹大学食品创新实验室里,学生们正在研发“隐形昆虫蛋白”:将蟋蟀粉融入植物肉,用3D打印技术塑造出牛排纹理。
研究员艾玛很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不必强迫人们吃虫子,而是让可持续选择变得更自然。”
当明天的早餐面包散发出麦香时,消费者或许不会察觉,一小撮昆虫粉末已加入这场改变地球未来的行动。
如果悲观一点想,如果人类将来真的遭遇了生态危机,那可真要被迫重新定义,何为“美味”与“文明”了······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d138b22a-bf07-4f66-a659-b29aace02388.jpeg)
如果说前两样还只是在使用感上折磨人,那么,明天发布的这项创新则有更加全方位的炸裂体验——加了蠕虫的面粉、蛋糕、面包·····你会买、会吃吗?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07afbddc-3230-4084-8241-db4f4622ef5a.jpeg)
从明天起,欧洲超市的各种食物里,会合法出现一群小生物——经过紫外线处理的黄粉虫幼虫粉末。
黄粉虫会有什么坏心眼呢?它们牺牲自己,潜入人类的食物,只是为了让我们摄入更多的蛋白质啊!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92ddc3d3-c4a0-48c1-a51c-b3b671678d9b.png)
这一定使很多读者想起《雪国列车》里的重口味美食:下等车厢里的屁民,只能被迫食用蟑螂尸体做成的蛋白糕勉强度日,吃不死也活不好,这种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已经率先在欧洲试点······相信很多人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d5a9e5d1-b4f6-4928-9ba2-4ca2b984f861.jpeg)
很多朋友大胆猜测:用的到底是面粉里的虫子,还是面包里的虫子?这东西不会是专供移民的吧!?
这些问题太可怕了,小编不敢细想。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fe94d5d2-eb97-49dc-a6ec-027f1c21f5a8.png)
这次大规模合法添加源于欧盟委员会于年初通过的一项新规:允许将这种昆虫粉末作为食品原料,最高添加比例达4%(面包)至3.5%(蛋糕)。
这项决定其实早在今年1月20日就已经通过,只是当时被特朗普的新闻霸占了头条而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e6e705f8-4e34-4de6-bde2-c09acd9e79fa.jpeg)
这类昆虫添加产品的标签上必须明确标注“含昆虫成分”,但大家注意,这全靠自己辨别,所以请消费者购买之前,务必看清标签,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决定要不要食用!
法国政府对此举非常兴奋,他们称这是一场始于实验室的“蛋白质革命“,这项变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法国北部城市里尔的一家初创企业Nutri’Earth。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a62a3449-4eb5-4e51-a112-80a821c8ca4c.png)
2024年夏天,Nutri’Earth成功融资800万欧元,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名为N-utra的功能性面粉,并提交欧盟审批。
经过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长达数月的科学评估,结论是“安全,但需警惕过敏风险”。评估报告特别指出,该成分可能引发甲壳类、尘螨过敏者的不良反应。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a4a66838-14e5-428d-a874-dd475601abb1.jpeg)
为此,欧盟严格规定:昆虫必须经紫外线灭活并粉碎成粉末,且添加量需精确控制。Nutri’Earth联合创始人托马斯·多米尔尼强调:“我们的技术能完全去除昆虫的气味和口感,消费者甚至尝不出区别。”
让我们谢谢托马斯,他真的为我们消费者考虑了很多!
不管人们心里再怎么反感,虫子进嘴这事儿在欧洲,已注定从猎奇,走向常态了。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b4fe6cc0-e64c-4fd4-b22e-37fa92c48dbb.jpeg)
事实上,欧盟的“昆虫菜单”早已低调扩展,自2021年首次批准干燥黄粉虫用于饼干和意大利面以来,蟋蟀粉、蝗虫脆片等产品陆续登陆超市货架。
截至2024年,欧盟已批准16款合成生物来源的新型食品,其中昆虫类占比近四分之一。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24c697a0-ae21-46e1-86f5-9070baa69805.jpeg)
这些“微型蛋白质工厂”被寄予厚望: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表明,生产1公斤蟋蟀蛋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牛肉的0.05%,水资源消耗减少98%,饲料转化效率却高出4倍。
市场调研的结果,则完全体现了消费者的矛盾心理——尽管96%尝试过昆虫食品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再次购买,但主流人群的接受度仍徘徊在57%。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68af4b5d-d9c3-4d82-81f0-6352faa8a5fd.jpeg)
英国品牌Small Giants推出的蟋蟀饼干,曾以“每包含9克蛋白质”为卖点,企图完美取代蛋白棒,获得健身人士的欢心,但社交媒体上评论非常两极:环保主义者说这是“拯救地球的零食”,而更多人吐槽“无法直视包装上的昆虫图案”!
除了恶心,黄粉虫在食物中的添加更多的是让人忧心,叫人不禁猜测,是不是欧盟的粮食压力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做出这种决策?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822a214a-18bb-4553-9b44-ea220c835043.jpeg)
现在的情况当然没有《雪国列车》中这么极端,从数据来看确实不容乐观,据世界资源研究所预测,到2050年全球蛋白质缺口将达60%,而传统畜牧业已逼近环境承载极限,确实到了未雨绸缪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昆虫养殖的产业链应运而生,也在快速成熟:荷兰企业Ÿnsect建成自动化养殖工厂,每周可处理数吨粉虫;奥地利连锁超市Bila甚至推出甲虫汉堡,宣称“口感接近牛肉饼”。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585d1b90-29dc-41ba-859f-64d73cebbc38.png)
不过,法规的开放不能完全消解文化隔阂。欧洲消费者保护组织发起的调查显示,43%的受访者认为“昆虫食品更适合宠物”;
巴黎一家面包店主苦笑:“我们试过推出昆虫法棍,结果被投诉电话淹没——顾客以为面包长虫了!”
对此,欧盟采取渐进策略:从最初允许10%蝗虫粉添加,到如今4%的黄粉虫比例,既保留传统食品形态,又为市场适应预留缓冲期。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cc363ef6-90ef-4187-929d-f46df1d72c4e.png)
比如,阿姆斯特丹大学食品创新实验室里,学生们正在研发“隐形昆虫蛋白”:将蟋蟀粉融入植物肉,用3D打印技术塑造出牛排纹理。
研究员艾玛很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不必强迫人们吃虫子,而是让可持续选择变得更自然。”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00/9f79e80d-4a3c-45cf-a59f-18422913cb00.png)
当明天的早餐面包散发出麦香时,消费者或许不会察觉,一小撮昆虫粉末已加入这场改变地球未来的行动。
如果悲观一点想,如果人类将来真的遭遇了生态危机,那可真要被迫重新定义,何为“美味”与“文明”了······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