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壳”坦克出击:俄军防无人机的超级护盾有用吗?(图)
大鱼新闻 军事 14 hours, 39 minutes
俄罗斯和乌克兰已经在战场上较量了快3年,外界期待中的高科技武器越来越少,像什么T-14坦克根本就没有登过场,反倒是现有的武器装备正在向越来越“抽象”的方向发展。当初俄军给坦克焊顶棚时就被嘲笑为“菜鹅”,如今俄军居然更进一步,直接给坦克套上了一层“龟壳”。这种笨重的坦克看起来像是俄罗斯传统美食大列巴,乌克兰士兵则戏称其为“谷仓”。这种“龟壳”或者说“谷仓”坦克在战场上到底有没有用,它的防御能力究竟行不行呢?
▲俄军坦克顶棚版(T-64BV),图片来源:网络
俄军在2024年4月份首次部署这种“龟壳”坦克,地点位于乌克兰东部的查斯夫亚尔(Chasiv Yar)。紧接着这些坦克又被发现出现在战线胶着的克拉斯诺霍里夫卡(Krasnohorivka),到了5月份时又被发现出现在哈尔科夫(Kharkiv)。这些地方的村落,全部都是双方反复争夺的地区,俄军投入的这种坦克大多已经被改造成了特殊的运兵车,但也有大量的“龟壳”坦克就只是单纯增加了防御,和原来的坦克功能一样。运兵车版本的“龟壳”坦克会让士兵坐在坦克顶端和外壳之间的位置,为了防止殉爆,不少龟壳坦克甚至都没有携带弹药。
▲龟壳坦克全身加厚版,图片来源:网络
乌军介绍说,他们在战场上还是击毁了很多这种龟坦,近距离观察这种车后发现俄军拆掉了坦克原本的爆炸反应装甲,然后又在坦克的周遭焊上了多层钢板。这些钢板很多都是从原本报废或者库存的坦克身上拆解下来的,具体焊的怎么样就要看工程师的个人水平如何了。这些外壳用到的钢板加起来总共有2到4吨重,但由于拆掉了爆炸反应装甲后又轻了几吨,一增一减对坦克的总重量没有太大影响。但也并不是说没有负面案例——有些坦克因为外壳做的太厚导致机动性严重下降,比如上图这种,它实际投入战场后越野速度只有10到15公里左右。虽然走得慢,但是因为它全身都带了额外装甲甚至履带都被保护起来了,的确也曾经让乌克兰的无人机束手无策。
▲龟壳坦克刺猬版,图片来源:网络
龟壳坦克发展了好几种形态,有薄薄一层钢板的,有外壳特别厚的,也有像是刺猬一样的如上图。“刺猬版”还带了一个扫雷犁,像是战场上的扫地机器人一样,可以担任装甲进攻纵队中的先锋。但是刺猬版本和很多“龟壳”坦克一样,都不太注重防御履带。乌军的打击经验是照着这些坦克的履带直接攻击,爆炸会对坦克的负重轮造成破坏,运气好点还能直接炸断履带。早期的很多“龟壳”坦克并不重视正面防御,乌军无人机甚至能够直接钻进顶棚和坦克炮塔之间的位置引爆。后来俄军在正向视野前方加了一些铁链、铁网,小型无人机的螺旋桨打到这些铁链网格时很容易折断,防御效果成倍提升。
▲龟壳坦克正面的防无人机铁链,图片来源:网络
龟壳坦克的出现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是俄军目前比较缺乏伴随式的野战防空武器,尽管这一条在苏联时代就是野战军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俄军现在装备的“铠甲”和多种无人机干扰器似乎也没有侦测和防御无人机的能力。“铠甲”系统当初设计的时候是用来对付固定翼战斗机的,尤其是可以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的战斗机。
但在漫天飞舞的无人机面前,“铠甲”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又怎么可能保护装甲纵队。第二是俄军的现有步兵车型号,包括BMP系列和BTR系列都不太适合高强度的战场环境。BTR这样的轮式步兵战车虽然机动性比较强,但是防御能力太差。BMP系列步战车当初设计的时候主要的参考因素还是进军速度,舒适性几乎不考虑,所以即使是最新款的BMP-3整体车身也过于低矮,根本不适合步兵乘坐。俄军士兵通常选择坐在BMP步战车的车顶,但这在无人机泛滥的时代已经形同自杀。
▲龟壳坦克,图片来源:网络
战场环境是残酷的,为了保命,坦克的颜值、机动性等这些可以说通通都不重要。没有合适的野战防空系统,也没有合适的步兵运载工具,导致俄军不得不这么干。其实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美军身上,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派出的“斯特赖克”经常被“老乡”的路边炸弹炸得人仰马翻,数量庞大的RPG-7更是让美军步兵防不胜防。
美国大兵在车里坐的好好的,突然不知道从哪儿就冒出来了一发火箭弹。又或者是正在路上走着,突然就一声巨响然后翻车了。当时这种情况也让美军极为头疼,所以“斯特赖克”身上才出现了格栅装甲,甚至头部也装上了专门用于探测路边炸弹的探测器。
▲美军“斯特赖克”装甲车的路边炸弹探测器,图片来源:网络
“龟壳”坦克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是在战场上得到了很多俄军士兵的好评。因为这种坦克的防御力足够高,即使行动比较缓慢,但可以安全的把士兵运送到目的地。凭借这种坦克,俄军在不少的战斗中也取得了优势。有时,一台“龟壳”坦克可以抵御10架左右的自杀式无人机打击。由于拆掉了弹药架,这种坦特种运兵车殉爆的概率大大降低。在战场上只有两种武器能将其彻底击毁,一种是精确制导炮弹,毕竟这种顶棚绝对扛不住一发155毫米的大威力炮弹,或者是专门用于打击坦克的末敏弹;另外一种就是“海马斯”发射的反装甲/人员集束弹药。
▲15式坦克顶棚版,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就连解放军的15式和99A坦克都已经开始安装这种顶棚了,但确实还没有发展到“龟壳”的程度。毕竟比起发展“龟壳”,发展更强力的反无人机武器和更合适的步战车或许才有用。俄军已经研发成功了“回旋镖”系列,包括K-17型步兵战车和K-16型装甲运兵车,这一型号的车辆车体更高、空间更大、装甲更厚、机动能力和信息化能力更强,只是不知为何俄军还没有将其大量投入战场,或许是因为它是一款轮式车辆,防御能力依然有限,又或者是它的装备数量还不够,俄罗斯也没有更多的钱生产。
至于反无人机武器,中国反倒是有很多,比如解放军的625E,它装备了6管25mm炮,还配备8发近程防空导弹。解放军还有大量的无人机电子干扰设备,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早就让它们被“白菜化”了,但这些东西一直都是俄军最紧缺的。如果有了它们,估计龟壳坦克也就不会那么受俄军的重视了。
▲俄军坦克顶棚版(T-64BV),图片来源:网络
俄军在2024年4月份首次部署这种“龟壳”坦克,地点位于乌克兰东部的查斯夫亚尔(Chasiv Yar)。紧接着这些坦克又被发现出现在战线胶着的克拉斯诺霍里夫卡(Krasnohorivka),到了5月份时又被发现出现在哈尔科夫(Kharkiv)。这些地方的村落,全部都是双方反复争夺的地区,俄军投入的这种坦克大多已经被改造成了特殊的运兵车,但也有大量的“龟壳”坦克就只是单纯增加了防御,和原来的坦克功能一样。运兵车版本的“龟壳”坦克会让士兵坐在坦克顶端和外壳之间的位置,为了防止殉爆,不少龟壳坦克甚至都没有携带弹药。
▲龟壳坦克全身加厚版,图片来源:网络
乌军介绍说,他们在战场上还是击毁了很多这种龟坦,近距离观察这种车后发现俄军拆掉了坦克原本的爆炸反应装甲,然后又在坦克的周遭焊上了多层钢板。这些钢板很多都是从原本报废或者库存的坦克身上拆解下来的,具体焊的怎么样就要看工程师的个人水平如何了。这些外壳用到的钢板加起来总共有2到4吨重,但由于拆掉了爆炸反应装甲后又轻了几吨,一增一减对坦克的总重量没有太大影响。但也并不是说没有负面案例——有些坦克因为外壳做的太厚导致机动性严重下降,比如上图这种,它实际投入战场后越野速度只有10到15公里左右。虽然走得慢,但是因为它全身都带了额外装甲甚至履带都被保护起来了,的确也曾经让乌克兰的无人机束手无策。
▲龟壳坦克刺猬版,图片来源:网络
龟壳坦克发展了好几种形态,有薄薄一层钢板的,有外壳特别厚的,也有像是刺猬一样的如上图。“刺猬版”还带了一个扫雷犁,像是战场上的扫地机器人一样,可以担任装甲进攻纵队中的先锋。但是刺猬版本和很多“龟壳”坦克一样,都不太注重防御履带。乌军的打击经验是照着这些坦克的履带直接攻击,爆炸会对坦克的负重轮造成破坏,运气好点还能直接炸断履带。早期的很多“龟壳”坦克并不重视正面防御,乌军无人机甚至能够直接钻进顶棚和坦克炮塔之间的位置引爆。后来俄军在正向视野前方加了一些铁链、铁网,小型无人机的螺旋桨打到这些铁链网格时很容易折断,防御效果成倍提升。
▲龟壳坦克正面的防无人机铁链,图片来源:网络
龟壳坦克的出现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是俄军目前比较缺乏伴随式的野战防空武器,尽管这一条在苏联时代就是野战军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俄军现在装备的“铠甲”和多种无人机干扰器似乎也没有侦测和防御无人机的能力。“铠甲”系统当初设计的时候是用来对付固定翼战斗机的,尤其是可以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的战斗机。
但在漫天飞舞的无人机面前,“铠甲”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又怎么可能保护装甲纵队。第二是俄军的现有步兵车型号,包括BMP系列和BTR系列都不太适合高强度的战场环境。BTR这样的轮式步兵战车虽然机动性比较强,但是防御能力太差。BMP系列步战车当初设计的时候主要的参考因素还是进军速度,舒适性几乎不考虑,所以即使是最新款的BMP-3整体车身也过于低矮,根本不适合步兵乘坐。俄军士兵通常选择坐在BMP步战车的车顶,但这在无人机泛滥的时代已经形同自杀。
▲龟壳坦克,图片来源:网络
战场环境是残酷的,为了保命,坦克的颜值、机动性等这些可以说通通都不重要。没有合适的野战防空系统,也没有合适的步兵运载工具,导致俄军不得不这么干。其实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美军身上,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派出的“斯特赖克”经常被“老乡”的路边炸弹炸得人仰马翻,数量庞大的RPG-7更是让美军步兵防不胜防。
美国大兵在车里坐的好好的,突然不知道从哪儿就冒出来了一发火箭弹。又或者是正在路上走着,突然就一声巨响然后翻车了。当时这种情况也让美军极为头疼,所以“斯特赖克”身上才出现了格栅装甲,甚至头部也装上了专门用于探测路边炸弹的探测器。
▲美军“斯特赖克”装甲车的路边炸弹探测器,图片来源:网络
“龟壳”坦克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是在战场上得到了很多俄军士兵的好评。因为这种坦克的防御力足够高,即使行动比较缓慢,但可以安全的把士兵运送到目的地。凭借这种坦克,俄军在不少的战斗中也取得了优势。有时,一台“龟壳”坦克可以抵御10架左右的自杀式无人机打击。由于拆掉了弹药架,这种坦特种运兵车殉爆的概率大大降低。在战场上只有两种武器能将其彻底击毁,一种是精确制导炮弹,毕竟这种顶棚绝对扛不住一发155毫米的大威力炮弹,或者是专门用于打击坦克的末敏弹;另外一种就是“海马斯”发射的反装甲/人员集束弹药。
▲15式坦克顶棚版,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就连解放军的15式和99A坦克都已经开始安装这种顶棚了,但确实还没有发展到“龟壳”的程度。毕竟比起发展“龟壳”,发展更强力的反无人机武器和更合适的步战车或许才有用。俄军已经研发成功了“回旋镖”系列,包括K-17型步兵战车和K-16型装甲运兵车,这一型号的车辆车体更高、空间更大、装甲更厚、机动能力和信息化能力更强,只是不知为何俄军还没有将其大量投入战场,或许是因为它是一款轮式车辆,防御能力依然有限,又或者是它的装备数量还不够,俄罗斯也没有更多的钱生产。
至于反无人机武器,中国反倒是有很多,比如解放军的625E,它装备了6管25mm炮,还配备8发近程防空导弹。解放军还有大量的无人机电子干扰设备,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早就让它们被“白菜化”了,但这些东西一直都是俄军最紧缺的。如果有了它们,估计龟壳坦克也就不会那么受俄军的重视了。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