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缅甸青少年热衷学汉语 其实只为干诈骗”(组图)

6Park 生活 3 hours, 15 minutes



◆2023年,泰缅边境附近,一块宣传板警告潜在受害者不要“被欺骗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经过长达一年半的打击,缅北电诈园区总算得以铲除。然而,电信网络诈骗就像野火一样,从缅北退潮,又在缅东重燃。

今年年初,中国演员王星被从泰国诱骗至缅甸诈骗园区,让妙瓦底这个地名暴露在公众视野中。这个位于缅甸东南部克伦邦的城市,和泰国边境城镇湄索县以莫艾河相隔。“妙瓦底”本义为“绿宝石之地”,这个美好的寓意与如今的现实格格不入,这里早已成为人口贩卖和诈骗犯罪的黑暗聚集地。

公安部最近发文提醒,自2023年7月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缅北涉中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工作以来,中缅执法部门持续开展一系列打击行动,彻底摧毁臭名昭著的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缅北地区邻近中国边境的规模化电诈园区被彻底铲除,但这也造成大批涉诈人员陆续向缅甸妙瓦底、万海、当阳等纵深地带转移。

文章提到,公安机关将持续保持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特别是对缅甸妙瓦底等新的诈骗窝点聚集区,进一步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力度,联合相关国家警方开展打击行动,全力捣毁境外电诈窝点,协调解救被困人员。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缅甸语专业副教授赵瑾看来,电信网络诈骗会在缅甸长期存在。她告诉《凤凰周刊》,即便在缅北被铲除,这一产业也会流向仰光、妙瓦底、大其力等地区,她认为,针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将会像打击毒品一样,不但需要长期打击,还要与周边国家进行合作。

赵瑾的家乡在云南保山,与缅甸有一小段边境相邻。上世纪90年代,她曾赴缅甸交流学习,还曾在当地工作。近年来她也频繁造访缅甸,一直保持对这个国家方方面面的关注。以下是她的讲述:

1

缅甸曾是我羡慕的地方

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缅甸可能是很陌生的国度,但对我来说不是。我的老家云南保山和缅甸靠得很近。在我出生的1970年代,中国还是很穷的,至少云南的生活水平其实不如缅甸。当时有很多人去缅甸打工,带回来的东西都是我没见过的,感觉非常新奇和羡慕。



◆1983年,仰光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

我小时候觉得,缅甸是个很幸福的地方。毕竟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20多美元,而缅甸1930年代的人均GDP就有700多美元。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缅甸在东南亚也是非常富裕的国家。只是独立后,历届政府没有治理好这个国家,一直在走下坡路。



◆1985年,缅甸仰光的街头餐馆,一对夫妇享受着新鲜柠檬水,夕阳映照在繁忙的街道上。

当时的我并不清楚,大家去缅甸打工都做些什么。在1990年以前,去缅甸属于非法性质,人们都是偷渡过去的。但因为边境很长,也没有护栏,其中一些人选择在当地定居,也有一些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回来,比如毒品、战争等。到了1990年代以后,出去后不回来的就比较少了,因为国内发展开始有了起色。

等到1990年代,中缅边境边贸开放后,边境有了很多工作机会,商品进出口带来了更多工作岗位的需求。在我们那里,在边境打工的人算是比较早富裕起来的,人多了,城市扩张建设,更多的人来到这里盖楼或是开店。

199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来云南招生,我很幸运地能去北外学习缅甸语。本科期间我没有机会去缅甸,直到后来毕业留校工作,才第一次去到缅甸,那已是1998年前后。



◆1995年的仰光街头。

那时我明显感觉到缅甸已经落后于中国,当地甚至没有什么超市。仰光晚上7点之后路上基本没有人了,虽然当地民风淳朴,但大家胆子很小,晚上基本没人出门。

我当时的宿舍旁边有一家日本超市,外国人都去那里买东西,也只有这家超市能开到晚上9点左右,但下班后超市老板会把员工送回家。

那段时期,我认识了很多缅甸人,语言能力提高得很快。当地人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淳朴,我们到现在也保持联系,他们有需要我也会竭尽全力帮助。

在缅甸工作的时候,北部我最远只去过密支那(克钦邦首府),其他地方不敢再去,因为治安不行。东部的话,最远到过克伦邦的帕安,那里离泰国很近。但妙瓦底我从没去过,因为这里不让外国人前往。

2009年之后再去缅甸,我感觉到这个国家的变化很大,人的思想开放了,商业兴起很快,整个社会的活力也增加了。登盛执政时期,政府有着比较开放务实的心态,他们开展工作效率较高。不过昂山素季上台后,政府变得极其低效,跟他们在进行工作沟通时,发现他们完全没有执政经验。民盟政府执政时期,同一件事可能需要花上过去的两三倍时间才能办成。

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当地民风不再像以前那么淳朴,街头政治活动十分频繁。相较于上世纪而言,民众受教育程度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老百姓生活仍然困难,却很容易被政治口号煽动。很多青少年没上过学或者只上了几年学,在靠近中国的克钦邦和掸邦,上过初中的人都很少,很多人甚至不会讲缅甸语。



◆2010年11月8日,泰缅边境的湄索镇,缅甸公民聚集在泰国一处边防基地等待分发食物。当时缅甸士兵与克伦族地方武装正在发生冲突。

即便后来不在缅甸工作,我每年也会去仰光和缅甸的海边度假。印度洋的海非常清澈,海滨自然风光极好。疫情之前,很多云南人都喜欢去缅甸度假,昆明开通了到仰光的航班,后来芒市开通了到曼德勒的航班,价格很便宜。去那里的游客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还有新加坡人,西方游客相对少一些。

现在中国人都不敢去了,当地人消费能力下降,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其实就连我也不敢再去缅甸,即便是仰光这样的大城市,因为治安状况不好,安全无法保证。

普通缅甸人的生活很困难,像公务员或者一般公司职员,月收入只有100美元左右。很多人连这样的收入都没有,总体来说非常穷困,工作机会也很少,疫情以后这种情况加剧。现在来中国打黑工的缅甸人很多,估计能有30万-40万人,一些人持边境通行证入境后就非法滞留在这边了。在中国即便一个月赚5000块钱,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国内的10倍了。

2

电诈产业已从缅北转移

现在的现实情况是,缅甸人来中国打工,中国人跑去缅甸诈骗。在我看来,前往缅北从事诈骗的中国人中,95%的人其实是自愿的。在网上搜一搜相关贴吧,看看提问和讨论的都是什么,就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了。毕竟无论哪个国家,总有一群人想用非法手段发财。

很多人去的时候是奔着做诈骗去的,但去了之后完不成规定的任务就会挨打。而且他们去的时候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由诈骗公司承担,所以会要求他们把这笔钱还回来,这就出现让家里汇钱赎人的情况。完不成任务会挨打,也会被限制人身自由,这时候有些人就会想回来了。

当然,也有人是被骗过去的。例如2022年8月中科院博士张某,他当时的确不知情,是从泰缅边境被骗去妙瓦底的。中缅边境管理很严格,有边防部队,有民兵,从早到晚巡逻,偷渡很难。但从泰国边境去缅甸很容易,过条河就到了,中国人在那里估计分不清哪边是泰国,哪边是缅甸。



◆从莫艾河泰国一侧望向克伦邦妙瓦底的一家赌场。

去缅甸从事诈骗的中国人中,以内地省份居多,云南人反而很少,因为我们太了解缅甸了,云南人一般只会出省去其他省份打工。只有不了解缅甸真实情况的人,才会想去干诈骗。



◆2024年4月,从泰国湄索远眺妙瓦底。

同在掸邦,不同地区的操作手法也有所不同。比如作为掸邦第二特区的佤邦,主要是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做这些事,这些人去了之后会租场地,缴纳管理费、租金、税费等,佤邦联合党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也会参与其中,所以中方也通缉了他们的两个成员,但其最高层应该是没有参与。



◆缅北电诈产业集中在缅甸掸邦的部分地区。

总体来说,佤邦的诈骗没有果敢严重,果敢“四大家族”本身就是赌场和诈骗产业的老板,即便打仗时期,电诈公司也在运转。

放眼缅甸全国,搞诈骗的估计有20多万人。2023年7月中国发出信号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后,佤邦移交了2000多人;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的勐拉移交了2000多人,并表态会禁止当地再搞诈骗;果敢估计移交了1000多人,但有证据表明,他们没把真正参与诈骗的人交出来。

而其他一些地区,例如泰缅边境就没怎么被动过,除了这里还有大其力(注:缅甸东部掸邦的边境城市,与泰国清莱府的湄赛县以湄赛河分隔),也没有被动过。



◆2023年,湄索镇中一个繁忙的市场。

果敢“四大家族”在被捣毁前,已将一部分产业进行了转移。其中一些人前往仰光租酒店或者写字楼,打着科技公司、网络公司的名号,其实就是诈骗公司,还有一些公开招聘网络技术员之类的工作人员,实际也是诈骗。

产业转移后,想要打击就更难了,因为参与其中的不仅是中国人,诈骗对象也不再只是中国人。他们会招聘懂英语或者其他语言的人,诈骗现在已经蔓延到南美等地区。

3

青少年学汉语只为干诈骗

我在缅甸工作的时候曾遇到过一件事,后来才意识到那就是电诈。当时有个掸邦东枝的朋友跟我说,他妹妹不再在国内打工,而是去了柬埔寨,那边特别缺人,要求会汉语还要会电脑,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块。他还说,他妹妹和村里的人都辞职去了柬埔寨。

当时我觉得很奇怪,柬埔寨这个国家很穷,中企在当地的投资能这么赚钱吗?那是2015年,电诈在柬埔寨已经非常猖獗了。这个产业先是在柬埔寨和菲律宾扎根,后来柬埔寨在中国政府的施压下开始打击,这些人就跑去了缅甸。从那时起,已经有缅甸华人参与其中。

据我观察,电诈产业进入缅甸,最早还是在缅北,大概是2017年到2018年。刚开始没有那么猖狂,去那里的人也基本是自愿的。因为那时候从中国过边境很容易,诈骗分子很容易赚到钱,不会被虐待或是限制人身自由,国内也还没有反诈意识。挣钱多的人衣锦还乡,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去。

新冠疫情期间,一位缅甸朋友告诉我,很多人跑去妙瓦底打工,在当地宾馆打扫卫生,一个月能挣6000块钱。由此可见,2020年的时候,电诈已经蔓延到泰缅边境。

但其实,缅甸普通人并不知道缅北有电诈。从2021年开始,我在脸书上开设了一个账号,用缅语发布内容,因为缅甸政变后出现了很多抹黑中国的谣言,我就在脸书发帖反驳这些谣言,后来也会介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帖子对他们冲击很大,很多人不知道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原来是这样。

2023年8月,我用缅语写了几篇文章讲述电诈的内容,转载率很高,一些缅甸媒体也转载了我的文章。这让当地老百姓感到震惊,才慢慢开始对这个事情有所了解。

也有一部分缅甸人觉得,这是一个能赚钱、能带来就业机会的产业。以前缅北的华人可能多去大城市打工,例如仰光的中资工厂,还有些人去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能用到汉语的地方。

可当电诈兴起后,很多人被这个产业所吸附。去宾馆打扫都能赚到6000块钱,当然会让人羡慕,结果一个村的青壮年都去干这个了,介绍新人还能拿提成。他们不一定全都从事诈骗,也有很多人是靠附带产业过活。

例如曼德勒省抹谷市,这是个出产红宝石的地方,当地华人很多,大家都知道谁家的孩子在干网络诈骗。汉语中“诈骗”这个词,甚至被直接音译为缅甸语。

依靠电诈产业,果敢到处是豪华酒店,富丽堂皇,比缅甸其他地方看起来要发达很多,因此吸引了其他地区的人去打工。很多老百姓没把这个当做非法产业,都是抱着羡慕的心态去的,这对他们的价值观冲击很大。

当然也有不靠电诈产业生存的人,比如家里本来就有生意或者有别的工作。所有人都知道,诈骗是不对的,有些人为了钱不顾这些,但那些有道德底线的人肯定不做这行。



◆2023年7月2日拍摄的建筑,位于缅甸水沟谷,这座城市遍布赌场、酒店和KTV。

电诈产业也给当地的华文教育造成冲击。一些青少年学汉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从事诈骗,有些人甚至等不及把学上完,随便学会一点皮毛就走了。克钦邦有一个八莫佛经学院,曾是华文教育搞得非常好的学校,华人出钱办的。结果由于电诈兴起,学校的很多老师都离开了,有个老师甚至直接当起中介,帮助电诈公司在学校招人,招一个人能拿几千块的提成。

虽然存在人身伤害之类的事情,但普通老百姓并不害怕这些,因为他们知道诈骗公司都是中国人开的,他们不敢伤害缅甸人。

事实上,不管是缅甸华人还是缅族人参与诈骗,人身自由也会受限,但不会像中国人被限制得那么厉害。对缅甸人的人身限制一般是六个月,其间不能辞职,一个月可以回家一次。如果六个月内辞职也得赔钱,但完不成任务不会被关小黑屋,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被打。



◆一名人口贩卖受害者展示了被缅甸诈骗团伙殴打后留下的伤疤。

我在脸书发帖时,有个缅族人给我留言,讲述了当地的情况。他来自曼德勒,在果敢的电诈园区干了六个月。他曾看到中国人被打,几大家族养的民兵就在旁边守着。他也知道泰缅边境从事电诈的人很多,待遇好,这两年很多缅甸人去,最多的是华人,也有傈僳族人、缅族人。这个人以前是开店的,但由于现在做诈骗的人多了,招工变得很困难,因为普通商家给不了那么高的工资。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部分缅甸年轻人很早就参与了电诈,这些人主要是缅北的华人青年,他们从小就会汉语,有着天然优势。但大部分缅甸人不了解这个情况,甚至完全不认可有缅甸人参与诈骗的事实。他们通常会把自己看成受害者,认为缅甸是因为中国人从事电诈而背负了坏名声。部分缅甸人还将刑事犯罪和民族问题、政治问题搅在一起,这也让打击电诈变得非常困难。

在我看来,缅甸从上到下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识,没把电诈当成犯罪,而将其看成是中国人骗中国人的事,他们只是旁观者或者受害者。事实是,缅甸不但有相当多的人参与了电诈,同样也有人遭受过诈骗,只不过因为该国法制基础太弱,民众被骗后一般不会去报案,警方也不会查。电诈在缅甸猖獗这么多年,缅甸政府却没通过过任何一部打击电诈的法律,由此可见其态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