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民意:“棺材地铁口”涉事公司4人被罚(图)

6Park 生活 4 hours, 43 minutes

近日,广州花地湾地铁站出入口在改造过程中,因设计造型和颜色酷似“棺材”,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随后,该造型地铁口被连夜拆除。涉事公司对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迅速作出处理意见。

一份落款为广州市万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万溪公司”)出具的《关于花地湾地铁口改造事件的通报批评》(下称《通报批评》)显示,该公司决定对该项目景观设计师、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作出“降级”“扣除季度绩效奖金”“通报批评”等处理。(据1月9日红星新闻)



引发热议的“棺材口”地铁口造型(来源:澎湃新闻)



2024年12月30日晚,该出入口造型正在拆除(来源:红星新闻)

这份处罚通报让不少网友感到很惊讶:原本以为拆了就算了,没想到还真的处罚到人了,而且,涉事设计公司一次处罚了4人,并表示再也不与该项目设计单位(上海广亩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合作,虽然只是企业内部处罚决定,也已经算是相当严厉了。这样的处罚体现了该公司对于此次事件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事情的负面影响确实不小。

一方面,设计上的失误让居民感到被冒犯,也给地铁建设形成了负面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拆除已经完成的部分工程并重新施工,意味着先前投入的时间、资金和人力都被白白浪费。这些资源原本可以用于改善城市的其他公共设施或民生项目,但如今却因为错误的设计决策而付诸东流。

也有网友指出,一项工程能够落地施工,设计只是最初的环节,但是出了问题,为何只有设计方担责?这的确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地铁口改造工程涉及多方参与,除了设计环节之外,竞标过程、方案审批、施工监督等环节同样需要审视。设计师或许因为个人考虑不周,经验不足,对在地文化缺乏认知和理解,所以没有拿出合适的方案,但是负责拍板和落地的人,应该是很了解广州人的习俗观念的,为什么就让这样的方案落地实施了呢?反思整个项目推进中的疏漏和问题,对此类问题进行更透明化处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于城市建设的信任度,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一个小小的地铁口改造工程,为何能引发如此大的舆论关注?其实承载着公众对于城市建设的关注,对民生工程的高度期待。从设计角度来看,原本的方案确实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从颜色到形状,几乎是狠狠地戳在居民的“雷点”上,不但让当地居民反感,也引发了网友的好奇和关注。同时,地铁站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之一,承载着市民日常出行的需求,也反映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智慧和态度,当这样的地方出现不和谐元素时,就更容易触动大众神经,进而演变成社会热点话题。

这起风波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带来了深远的思考和启示。民生工程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和民众需求,尊重居民们的情感和意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政府及相关单位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在项目规划阶段就积极听取各方声音,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探讨,避免因忽视民意而导致后续争议。对于涉及公共空间的设计,设计方也应该更加谨慎,不仅要追求美学价值,还要注重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始终要记得,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唯有真正服务于民众的生活品质提升,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