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岁末乱象 台湾民主宪政的危局明年可有解?(图)
6Park 时事 15 hours, 26 minutes
2024年最后的一个月,台湾这个被称为「充满活力」(vibrant)的民主国家也再一次面临自己的民主危机。过去的一个月里,法国和德国政府相继崩溃,而韩国则经历了令人惊讶的六小时戒严闹剧,导致总统尹锡悦遭到弹劾。此刻全球动荡不安,台湾或也无法幸免,走向新的「宪政时刻」。
台湾立法院昨(12/20)天院会三读通过由蓝白提案的《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宪法诉讼法》、《财政收支划分法》三项修正案。 © 中央社
就在上周,在立法院拥有多数席次的蓝白阵营(国民党加民众党)强行通过限制人民的罢免权以及瘫痪台湾大法官和压缩国防预算三项法案。半年前才针对国民党类似的越权行为上街头的人群被迫再次上街。
在野联盟推动的法案触及了台湾民主制度的核心,也就是政治权力应该如何被分配与监督。换句话说,这是关乎国家的宪政的问题。
据智库《美国台湾观测站》学者叶介庭本月24日登于台湾网媒上报的分析指出,耶鲁法学院的阿克曼(Bruce Ackerman)首次提出「宪政时刻」这一术语,描述国家对其宪法进行高度公共参与和辩论的时期。他的理论最初指的是即使在没有正式修改宪法文本的情况下,社会也会对民主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术语已被用来描述当国家面临尖锐且关乎生存的冲突时,日常政治运作已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情况。
该分析写道,这正是台湾目前所经历的情形。
据叶介庭回顾:台湾的成文宪法,即1947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最初因蒋介石的戒严而被冻结直到1990年,台湾的第一次「宪政时刻」才随着野百合运动而展开。新上任的总统李登辉没有选择派兵镇压,而是与学生领袖会面,促成了一系列的修宪,建立起台湾今日的民主制度。
这一改革过程在国际政治学者眼中被视为「和平」,然而,这一非凡的成就实际上是多轮各党各派系间妥协的结果,以破散、渐进的方式逐步累积成台湾现行的宪政体制。2004年,伴随着立法院席次被大幅减半,宪法修正程序本身也被改为必须经由全国性公民投票最终同意。根据大多数专家的看法,这一门坎的高度使得宪法实际上变得无法修订。随着这一变化,台湾第一次的「宪政时刻」正式告一段落。
台湾下一个宪政时刻
自2004年最后一次宪法修正结束以来,接下来即将到来的宪政时刻已酝酿了20年之久。
在过去的20年里,台湾发生了几次大型抗议活动,直接指向台湾的宪政秩序本身。2004年,反对时任总统陈水扁的群众聚集抗议选举结果;2014年的太阳花运动则占领了立法院近一个月,抗议国民党滥用立法程序强行通过与中国的贸易协议。今年,针对国民党提出扩大立法权的提案已经爆发了两次类似的抗议活动,包括现在的这一场。
当然,目前台湾的宪法仍然提供了一些工具,让双方可以制衡对方:行政院可在总统核可后对窒碍难行的法案提复议,总统可能可以以立法程序有缺陷为由不公布三读后的法案,或者宪法法院可以在争议法案的合宪性受到挑战时下暂时处分。
然而,叶介庭认为,更根本的问题在于,总统、行政院长与立法院之间的政治权力应如何分配与制衡,从未被完整地考虑过。无论是太阳花运动,还是今年的「青鸟行动」,都围绕着立法院是否越权、总统是否权力过大,或者行政院长与立法院究竟如何通过不信任投票与提前大选来互相制衡等基本问题。实质上,正是因为这些问题从未得到充分解决,国民党才得以推动这些对宪政秩序极为离谱的提案。
民主的纷争,要用更大的民主来解决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台湾政治分化愈来愈严重的趋势下,朝野政党有可能再度为政党之私而不顾国家利益、牺牲民主基本原则。
再者,考虑到民进党在立法院是少数党,加上修宪文本近乎不可能跨越的高门坎,台湾在可见的未来进行正式的宪法修正依然不太可能。
依叶介庭谏言,执政的民进党应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总统赖清德应正式承认当前「宪政时刻」正在待发,并宣布其意图与全国民众共同讨论整体宪政体制的决心。
赖清德曾于21日在脸书发文说,执政团队会团结一心,守护得来不易的民主自由宪政制度。民主的纷争,要用更大的民主来解决。未来,希望大家一起汇聚更大的力量,守护民主台湾。
总而言之,台湾的这些宪政问题之所以更加迫切,是因为宪法的程序与制衡机制是台湾用来决定其最根本问题——即其身份认同与对中国政策——的基本过程。如果宪法陷入僵局,台湾对中国的立场也将陷入僵局,这对于区域与全球的局势更有着深远的影响。
台湾立法院昨(12/20)天院会三读通过由蓝白提案的《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宪法诉讼法》、《财政收支划分法》三项修正案。 © 中央社
就在上周,在立法院拥有多数席次的蓝白阵营(国民党加民众党)强行通过限制人民的罢免权以及瘫痪台湾大法官和压缩国防预算三项法案。半年前才针对国民党类似的越权行为上街头的人群被迫再次上街。
在野联盟推动的法案触及了台湾民主制度的核心,也就是政治权力应该如何被分配与监督。换句话说,这是关乎国家的宪政的问题。
据智库《美国台湾观测站》学者叶介庭本月24日登于台湾网媒上报的分析指出,耶鲁法学院的阿克曼(Bruce Ackerman)首次提出「宪政时刻」这一术语,描述国家对其宪法进行高度公共参与和辩论的时期。他的理论最初指的是即使在没有正式修改宪法文本的情况下,社会也会对民主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术语已被用来描述当国家面临尖锐且关乎生存的冲突时,日常政治运作已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情况。
该分析写道,这正是台湾目前所经历的情形。
据叶介庭回顾:台湾的成文宪法,即1947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最初因蒋介石的戒严而被冻结直到1990年,台湾的第一次「宪政时刻」才随着野百合运动而展开。新上任的总统李登辉没有选择派兵镇压,而是与学生领袖会面,促成了一系列的修宪,建立起台湾今日的民主制度。
这一改革过程在国际政治学者眼中被视为「和平」,然而,这一非凡的成就实际上是多轮各党各派系间妥协的结果,以破散、渐进的方式逐步累积成台湾现行的宪政体制。2004年,伴随着立法院席次被大幅减半,宪法修正程序本身也被改为必须经由全国性公民投票最终同意。根据大多数专家的看法,这一门坎的高度使得宪法实际上变得无法修订。随着这一变化,台湾第一次的「宪政时刻」正式告一段落。
台湾下一个宪政时刻
自2004年最后一次宪法修正结束以来,接下来即将到来的宪政时刻已酝酿了20年之久。
在过去的20年里,台湾发生了几次大型抗议活动,直接指向台湾的宪政秩序本身。2004年,反对时任总统陈水扁的群众聚集抗议选举结果;2014年的太阳花运动则占领了立法院近一个月,抗议国民党滥用立法程序强行通过与中国的贸易协议。今年,针对国民党提出扩大立法权的提案已经爆发了两次类似的抗议活动,包括现在的这一场。
当然,目前台湾的宪法仍然提供了一些工具,让双方可以制衡对方:行政院可在总统核可后对窒碍难行的法案提复议,总统可能可以以立法程序有缺陷为由不公布三读后的法案,或者宪法法院可以在争议法案的合宪性受到挑战时下暂时处分。
然而,叶介庭认为,更根本的问题在于,总统、行政院长与立法院之间的政治权力应如何分配与制衡,从未被完整地考虑过。无论是太阳花运动,还是今年的「青鸟行动」,都围绕着立法院是否越权、总统是否权力过大,或者行政院长与立法院究竟如何通过不信任投票与提前大选来互相制衡等基本问题。实质上,正是因为这些问题从未得到充分解决,国民党才得以推动这些对宪政秩序极为离谱的提案。
民主的纷争,要用更大的民主来解决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台湾政治分化愈来愈严重的趋势下,朝野政党有可能再度为政党之私而不顾国家利益、牺牲民主基本原则。
再者,考虑到民进党在立法院是少数党,加上修宪文本近乎不可能跨越的高门坎,台湾在可见的未来进行正式的宪法修正依然不太可能。
依叶介庭谏言,执政的民进党应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总统赖清德应正式承认当前「宪政时刻」正在待发,并宣布其意图与全国民众共同讨论整体宪政体制的决心。
赖清德曾于21日在脸书发文说,执政团队会团结一心,守护得来不易的民主自由宪政制度。民主的纷争,要用更大的民主来解决。未来,希望大家一起汇聚更大的力量,守护民主台湾。
总而言之,台湾的这些宪政问题之所以更加迫切,是因为宪法的程序与制衡机制是台湾用来决定其最根本问题——即其身份认同与对中国政策——的基本过程。如果宪法陷入僵局,台湾对中国的立场也将陷入僵局,这对于区域与全球的局势更有着深远的影响。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