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歼-20S模拟对抗狂胜F-22,赢的关键在哪里?(组图)

大鱼新闻 军事 3 weeks, 3 days

不久前美国亿万富豪马斯克痛骂F-35隐形战斗机在中国无人机群面前“过时”的热度还没有散去,香港《南华早报》就来补刀了——根据中国科研团队的公开论文,性能被有意缩水的歼-20S依然能在各种模拟对抗中击败F-22,胜率达到惊人的20:1。而这背后的关键,就在于歼-20S能够得到2-3架武装无人机的协同配合——说到底,还是中国无人机立功了。



笔者之前曾介绍过马斯克痛骂F-35的消息,当时震撼马斯克的是中国无人机编队的灯光秀,它所代表的智能无人机蜂群是未来无人机发展方向之一。而这次《南华早报》提到的无人僚机,则是未来无人机的另一个发展方向——高度智能化的空中作战平台。

报道称,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的中国科学家团队于11月20日在《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发表的专业论文中写道:“拜信息和无人机技术迅速发展之赐,现代空战格局已经发生了转移。尽管无人机的自主性和空战需求之间仍有差距,但有人驾驶战斗机与无人僚机协同作战,提供了充满希望的解决方案。”



为了验证有人驾驶战斗机与无人僚机协同作战的效果,中国科学家团队使用了尖端数字仿真系统,进行了模拟空战。报道称,为了谨慎起见,中方歼-20战斗机的雷达性能,隐形能力等主要指标都故意设定得比美国对手低,这样歼-20单靠自己,要击败携带6枚AIM-120C中程空对空导弹的F-22,获胜机会还不到10%。但实际上,几乎在每个模拟对抗场景中,歼-20都获得了超过95%的胜率,而这要主要归功于歼-20能与2-3架无人机协同作战。这些空中无人机可以执行空中侦察、引开F-22火力,并发动多向攻击,同时由飞行员驾驶的歼-20发动决定性打击。该论文描述成,“增加2架无人机,中方随即就扭转了局势;得到3架无人僚机的支持,更扩大了中方的优势,甚至歼-20不必直接交战,就能获胜。”

据说这是首次有专业论文定量证明有人驾驶的五代机在得到无人僚机协助下,能够获得多么大的优势。其实美国早就提出了“忠诚僚机”的概念,XQ-58“女武神”无人机也尝试与F-22和F-35进行过协同测试。但问题在于,F-22和F-35都是单座战斗机,飞行员在复杂的空战环境中很难分心指挥无人机协同作战。



而11月的广东珠海航展中,中国公开了全球首创的歼-20S双座隐形战机,外界普遍认为,它可以让前座飞行员专注飞行,后者飞行员负责通信和协调无人机作战。事实上,指挥无人机协同作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远超外界想象——中国科学家团队在论文中替到,歼-20S的两名飞行员工作量很大,他们必须整合来自卫星、预警机、地面雷达和无人机的数据、评估战场态势、为无人机分配目标,并瞬间为攻防做决策。

如今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快速进步令五角大楼都感到吃惊——这背后不仅是技术的持续突破,而且还有各种实际应用之后的反馈和迭代。或者说,基于大模型的智能无人僚机,本身就需要大量的飞行数据作为训练基础。这就类似于无人驾驶汽车一定要有足够多的上路数据,才能够推出自动驾驶技术,而且上路数据越多,自动驾驶技术的能力就越好。美国空军虽然在忠诚僚机方面起步较早,但由于后续的测试规模过于“小家子气”,特别是在研制类似歼-20S这样双座型无人机空中控制飞机方面犹豫不决,直接影响了关键的数据收集和积累。这已经成为美国空军在无人僚机方面落后的关键原因之一。



XQ-58无人僚机与F-35、F-22配合测试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无人僚机空战性能,其实倒并不是太大的难事。虽然现在出现的各种无人机大都属于对地侦察或攻击型号,机动性能欠佳、缺乏空战能力,但这并不是各国没有能力研制空战型无人机——限制更多的有人驾驶战斗机都搞出来了,无人僚机不用考虑人体的生理承受能力,可以执行更大的空中机动动作,机体结构也可以更紧凑,有利于气动性能设计。之所以此前无人僚机研制进展缓慢,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观念有关——以前总是认为采用类似“死神”无人机的远程遥控模式存在态势感知能力有限、通信指挥延迟的缺点。因此无人僚机需要自主作战,就类似美国科幻电影《绝密飞行》里出现的高度自主AI控制的无人战斗机,从现有技术来看,这个目标依然遥不可及。

但如今歼-20S作为无人僚机的空中指挥平台亮相后,空中态势感知可以在有人机与无人机的空中协同中相互补充,无人机的自主智能水平不足的问题,也在歼-20S后座驾驶员的直接指挥下得到弥补。

你看,中国人又一次“灵活用脑”,绕开了困扰美国空军多年的无人空战难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