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大意!这种「胃痛」要警惕,很多人因此危及生命(组图)
大鱼新闻 健康 1 month
每年冬天,都是急性心梗高发期,尤其12月至次年1月,发病率会出现明显高峰。除了胸痛,心梗发作还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如胃痛,很易被当成胃病来治,从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梳理心梗来临前的非典型症状,让你离危险再远一点。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王化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有种胃痛可能是心梗信号
心梗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胸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15~20分钟以上,还有人伴有出汗、恶心、头晕等。
与典型症状相比,不典型症状往往被患者及身边人忽视,接受紧急救助可能性更小,30天内死亡风险更大1。有数据表明,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表现者占整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5.7%~30%2,如腹痛、腹部胀气、恶心、呕吐、腹泻等。
为什么心脏问题会反射到胃?
心肌坏死后引起的缺血性疼痛是一种内脏痛,具有定位不明、疼痛性质不确定、伴随牵涉痛(如胃痛、牙痛、颈部痛)等特点3。
用来感觉疼痛的痛觉感受器在内脏上分布要比皮肤稀疏得多,机体无法准确定位到出了问题的部位,也就是说你感觉疼的地方,不一定是真正出问题的地方。
正因为这种定位不准确性,我们很多时候感到的「胃痛」其实并非来自于胃,而是邻近器官,比如胃上边的心脏。
除了胃痛,出现偏头痛、牙痛、颈部痛、咽喉痛、后背痛、下肢、上臂或肩痛等情况也值得警惕。
6类人群尤其要警惕非典型症状
美国心脏病协会刊文指出,以下6类人特别易被心梗“偷袭”,应更留心身体异常症状,尤其是易被忽略或混淆的不典型表现。
1.吸烟者
2.高血脂人群
3.血压高的人
4.糖尿病患者
5.肥胖者
6.药物滥用人群
心梗胃痛VS普通胃痛,有什么区别
消化系统疾病引发的胃痛,典型症状是慢性、反复发作、规律性的上腹痛,还会出现腹胀、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停止进食或服用助消化药物后可缓解。
4种胃痛,建议排查心脏问题
1. 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没有消化道疾病的病史,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使用胃药没有效果,局部没有压痛感,发病有明确诱因,比如吸烟、饮酒、冷热刺激、脱水,痛感常常持续二十分钟以上不缓解。
2. 没有明显原因的气喘,突然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四肢发冷,感觉“胃痛”等。
3. “胃痛”有压迫、灼热或挤压感,有的可扩散到左肩、背部及左上臂内侧。
4. 不明原因的、一过性的、明显或不太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上腹部疼痛、恶心不适、反酸烧心、食量减少、呕吐、饱胀等,特别是在活动量增加时反复间断出现。
出现以上情况,应尽快到心内科就诊,排除冠心病、心绞痛,尤其是急性心梗。
“胃痛”,不一定都是胃的事
除了心梗,很多疾病都会披着“胃痛”的外衣,实际上却比胃病凶险很多7。
胆总管结石
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痛,可放射到右肩,可伴有肝功能的异常,进食油腻食物如大鱼大肉后易诱发。
主动脉夹层
往往突发剧烈胸痛,但也有病情复杂或年龄大的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上腹痛,并且不一定很剧烈。
胰腺癌
胰腺癌早期可能就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者隐痛。随着胰腺病情进展,各种症状才逐渐显现,包括黄疸、进行性加重的中上腹痛、消瘦等。
出现胃痛,最忌盲目用药
普通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一般停止进食或服用助消化药物后可缓解。
如胃痛时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1.疼痛持续且逐渐加剧;2.一直没有排气排便;3.伴呕血、黑便、晕厥或明显的胸闷、胸痛,神志改变及血压下降。
做到6件小事,预防心梗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首位,现有心血管病患者高达3.3亿,而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也是可以预防的。
1
调节饮食
每餐最好吃七八分饱,并控制肥肉、动物内脏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
2
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最好别参加竞技性运动或剧烈运动。
3
提防晨起突发心梗
早上起床时动作要轻缓,可以喝200毫升白开水,晨练动作也要轻柔缓慢。
4
戒烟限酒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确诱因8,酒精摄入量与高血脂、心脑患病风险呈正相关。
5
注意保暖
外出做好保暖,着重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回到室内不要急着脱衣帽,减少血压的波动。
6
留心身体异常
临床发现,约30%~50%的心梗症状不典型,一旦出现胃痛、头痛等非典型疼痛症状,尽快就医排查隐患。
此外,还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定期体检,了解心梗急救护理要点,都有助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梳理心梗来临前的非典型症状,让你离危险再远一点。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王化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有种胃痛可能是心梗信号
心梗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胸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15~20分钟以上,还有人伴有出汗、恶心、头晕等。
与典型症状相比,不典型症状往往被患者及身边人忽视,接受紧急救助可能性更小,30天内死亡风险更大1。有数据表明,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表现者占整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5.7%~30%2,如腹痛、腹部胀气、恶心、呕吐、腹泻等。
为什么心脏问题会反射到胃?
心肌坏死后引起的缺血性疼痛是一种内脏痛,具有定位不明、疼痛性质不确定、伴随牵涉痛(如胃痛、牙痛、颈部痛)等特点3。
用来感觉疼痛的痛觉感受器在内脏上分布要比皮肤稀疏得多,机体无法准确定位到出了问题的部位,也就是说你感觉疼的地方,不一定是真正出问题的地方。
正因为这种定位不准确性,我们很多时候感到的「胃痛」其实并非来自于胃,而是邻近器官,比如胃上边的心脏。
除了胃痛,出现偏头痛、牙痛、颈部痛、咽喉痛、后背痛、下肢、上臂或肩痛等情况也值得警惕。
6类人群尤其要警惕非典型症状
美国心脏病协会刊文指出,以下6类人特别易被心梗“偷袭”,应更留心身体异常症状,尤其是易被忽略或混淆的不典型表现。
1.吸烟者
2.高血脂人群
3.血压高的人
4.糖尿病患者
5.肥胖者
6.药物滥用人群
心梗胃痛VS普通胃痛,有什么区别
消化系统疾病引发的胃痛,典型症状是慢性、反复发作、规律性的上腹痛,还会出现腹胀、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停止进食或服用助消化药物后可缓解。
4种胃痛,建议排查心脏问题
1. 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没有消化道疾病的病史,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使用胃药没有效果,局部没有压痛感,发病有明确诱因,比如吸烟、饮酒、冷热刺激、脱水,痛感常常持续二十分钟以上不缓解。
2. 没有明显原因的气喘,突然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四肢发冷,感觉“胃痛”等。
3. “胃痛”有压迫、灼热或挤压感,有的可扩散到左肩、背部及左上臂内侧。
4. 不明原因的、一过性的、明显或不太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上腹部疼痛、恶心不适、反酸烧心、食量减少、呕吐、饱胀等,特别是在活动量增加时反复间断出现。
出现以上情况,应尽快到心内科就诊,排除冠心病、心绞痛,尤其是急性心梗。
“胃痛”,不一定都是胃的事
除了心梗,很多疾病都会披着“胃痛”的外衣,实际上却比胃病凶险很多7。
胆总管结石
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痛,可放射到右肩,可伴有肝功能的异常,进食油腻食物如大鱼大肉后易诱发。
主动脉夹层
往往突发剧烈胸痛,但也有病情复杂或年龄大的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上腹痛,并且不一定很剧烈。
胰腺癌
胰腺癌早期可能就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者隐痛。随着胰腺病情进展,各种症状才逐渐显现,包括黄疸、进行性加重的中上腹痛、消瘦等。
出现胃痛,最忌盲目用药
普通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一般停止进食或服用助消化药物后可缓解。
如胃痛时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1.疼痛持续且逐渐加剧;2.一直没有排气排便;3.伴呕血、黑便、晕厥或明显的胸闷、胸痛,神志改变及血压下降。
做到6件小事,预防心梗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首位,现有心血管病患者高达3.3亿,而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也是可以预防的。
1
调节饮食
每餐最好吃七八分饱,并控制肥肉、动物内脏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
2
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最好别参加竞技性运动或剧烈运动。
3
提防晨起突发心梗
早上起床时动作要轻缓,可以喝200毫升白开水,晨练动作也要轻柔缓慢。
4
戒烟限酒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确诱因8,酒精摄入量与高血脂、心脑患病风险呈正相关。
5
注意保暖
外出做好保暖,着重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回到室内不要急着脱衣帽,减少血压的波动。
6
留心身体异常
临床发现,约30%~50%的心梗症状不典型,一旦出现胃痛、头痛等非典型疼痛症状,尽快就医排查隐患。
此外,还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定期体检,了解心梗急救护理要点,都有助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