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发射成功!一文了解本次任务的特点亮点(组图)
大鱼新闻 科技 2 months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4年10月30日04时27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取得圆满成功,发射地点位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14次载人飞行任务。
执行本次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乘组仍然采用“老带新”模式。飞行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和王浩泽三名航天员组成,其中蔡旭哲担任指令长。蔡旭哲曾参加过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宋令东和王浩泽都是首次飞行。
按飞行程序,神舟十九飞行乘组在发射6.5个小时后对接中国空间站,然后与空间站上的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进行“太空会师”。
本次发射的时间比较特殊,有不少朋友问,神舟十九号为何不在白天,而在凌晨4点27分发射?
关注航天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发射时间窗口”这个概念,它是指适合火箭发射的一个时间区间。神舟飞船的目的地是中国空间站,由于空间站也在太空围绕地球不停地运动,这就要求神舟飞船要在恰当的时间发射才能有利于对接空间站,这是时间窗口的重要决定因素。
此外,还要考虑到地面跟踪测量系统的工作条件要求,比如远洋测量船工作海域的天气情况、风浪情况等。因此,白天和黑天不是决定神舟飞船发射时间窗口的因素,空间站与飞船的相对位置,测控才是重要的考虑。
航天员去太空出差确实很辛苦的,尤其是这次熬夜赶往太空。但航天员的衣食住行和休息方面大家不要担心,都会提前做好安排的。
据官方消息,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与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完成在轨轮换任务后,瞄准11月4日返回地面。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计划于明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在驻留期间,乘组将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等。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左)、蔡旭哲(中)和宋令东(右)。
一、年轻的飞行乘组,有两位90后
1、蔡旭哲:第二批航天员,执行过神舟十四号任务
据官方介绍, 蔡旭哲,男,汉族,籍贯河北深州,硕士学位。1976年5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22年6月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担任本次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指令长。
2、宋令东:第三批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
据官方介绍, 宋令东,男,汉族,籍贯山东曹县,学士学位。1990年8月出生,2008年9月入伍,201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中队中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3、王浩泽:第三批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
据官方介绍, 王浩泽,女,满族,籍贯河北滦平,硕士学位。1990年3月出生,2021年1月入伍,200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陆军中校军衔。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二、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有哪些任务?
2024年10月29日上午,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发布会上透露了神十九的飞行任务。
神十九乘组将开展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神舟十九号乘组飞行期间,将重点围绕规划中的“太空格物”主题,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微重力条件下生长蛋白晶体的结构解析、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等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预计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新材料制备、空间辐射与失重生理效应机制、亚磁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一批科学成果。
三、这次果蝇上太空,小白鼠在排队
你是否还记得,神舟十八飞行任务的时候,曾带着斑马鱼和金鱼藻飞往了空间站。斑马鱼是一种小型鱼类,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淡水观赏鱼,也是科学家非常喜欢的“模式生物”。所谓的模式生物是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
本次神舟十九号搭载的果蝇也是一种模式生物,中学生物课中就提到过著名的“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果蝇便于进行遗传学实验,许多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相似性,其研究可以获得对人类遗传疾病的认识,为研究人类自身在太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未来,中国空间站还将展开小鼠实验,小白鼠也是模式生物。其他的常见模式生物还有,豌豆、线虫以及拟南芥等等。科学家对这些模式生物都是“知根知底”的,所以有利于科学研究。
四、中国空间站再次形成“三舱三船”最大构型
神舟十八号飞船对接空间站后,曾经形成过所谓“三舱三船”的构型: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
当神舟十七号返回地面后,空间站退回到“三舱二船”的构型。本次,神舟十九号进入太空后,对接在中国空间站的前向对接口上,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再次形成“三舱三船”的最大构型。
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空间站的结构:首先处于核心位置的是“天和”核心舱,核心舱上有五个对接口:分别是前向对接口、后向对接口、两个侧向对接口和一个径向对接口。
其中,两个侧向对接口分别对接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后向对接口对接天舟货运飞船、径向对接口对接神舟十八号飞船、前向对接口对接神舟十九号飞船。这样梳理一下就很容易想象空间站的整体布局了吧。
五、黄金搭档:不断优化的神箭和神舟
有朋友好奇,神舟飞船每次发射看起来都“长得”一样,真的没有什么区别吗?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每次长征二号F火箭外观看起来都非常相似,但每次发射都在迭代优化,只是外观没太大变化而已。杨利伟曾表示他当年乘坐的神舟五号非常颠簸,像驾驶着拖拉机,而现在的飞船稳定而舒适,像驾驶小轿车。
目前,我国历次载人发射使用的都是长征二号F火箭,这款火箭安全性极高,主要用于载人航天。据官方数据,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全箭可靠性指标要达0.98,安全性指标达0.997。
火箭高58.34米,由四个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其中,芯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逃逸塔位于火箭顶部,因此长征二号F火箭的辨识度非常高。在发射初始阶段,一旦航天员有危险,逃逸塔上的火箭会迅速点燃,可快速把航天员带到安全的高度并最终安全落地。
神舟飞船是我国自行研制,用于天地往返运送航天员。飞船主体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7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轨道舱的两侧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在独自飞行时也有电能供应(注释:从神舟七号开始,省去了太阳能电池板)。
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长2米,直径2.4米,内设可供三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供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
推进舱呈圆柱形,长3米,直径2.5米,底部直径2.8米,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
六、中国空间站相关任务还有哪些重要看点?
1、发射中国空间站扩展舱段
去年的时候,官方就曾透露,咱们后续还将发射空间站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计划中的扩展舱段将上行多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实验装置,扩大应用规模,满足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需求,同时也将升级航天员在轨防护锻炼、饮食、卫生等设施设备,提高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
2、中国版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将发射升空
中国首个大型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目前正在研制,估计未来一两年内将发射升空,开展广域巡天观测。这台望远镜的口径达到了两米,分辨率和哈勃望远镜相当,但视场却是哈勃的300多倍,这意味着它的巡天效率比哈勃更高。
根据计划,巡天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后将与空间站共轨长期独立飞行,也是中国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好处是,当望远镜在不进行观测的时候,还能够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补给和维护升级。届时,长征五号B火箭将在文昌执行我国这架空间望远镜的发射,有兴趣的朋友请留意官宣时间,不要错过现场观看发射的机会。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