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电池Northvolt巨头遇困,欧洲电动车心病难除?(图)

大鱼新闻 财经 3 hours, 25 minutes



瑞典谢莱夫特奥,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的电池工厂。图:视觉中国

最近围绕欧洲最大电池企业——Northvolt(北伏)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这家由前特斯拉高管创立的瑞典动力电池公司曾被希望打造成“电池产业的空客”。德国北德广播公司15日称,据瑞典消息人士透露,尽管手握来自宝马、大众等欧洲汽车巨头的巨额订单,北伏却始终无法发挥规模效应。公司瑞典工厂频现产能问题,连产品按时交付都很难实现,目前深陷财务危机,被一些人寄希望于“对抗中国电池”的北伏德国超级工厂前途未卜。面对窘境,奔驰宝马奥迪(BBA)三大车企开始转向中国和韩国企业的电池产品。

欧洲汽车大本营震动

“关乎欧洲未来的关键设施正处于危机中”,德国《慕尼黑水星报》称,北伏被认为是“欧洲的希望”。然而, 最近该公司宣布在瑞典裁员约1600人,几乎相当于北伏瑞典员工的25%。北伏欧洲“旗舰”工厂的负责人也遭解雇。

瑞典商业报纸《每日工业报》记者安德斯·哈格斯特兰德向北德广播公司表示:“9月,北伏瑞典工厂的产能只能达到其总产能的 5%。”这家电池生产商的交货严重滞后,因此面临财务问题。根据哈格斯特兰德的调查,北伏目前正试图在资本市场筹集约 1.76 亿欧元,以便在未来几个月生存下来,但事实证明这很困难。这位瑞典记者甚至认为,北伏可能会停止建设德国海德工厂,以确保本土的生产。

10月初,《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开车经过海德工厂,看到工厂只建了一小部分,工地上的起重机、卡车和工人也不多。附近的住户诺贝特对记者表示,工厂建设前被认为是当地经济和欧洲电池产业的重大机遇,但现在看,建成工厂仍遥遥无期。

此前,宝马、斯堪尼亚、沃尔沃和大众等欧洲车企与北伏陆续签署了总额达550亿美元的电池供应合同,但北伏的交付情况令车企失望。2020年7月,宝马同北伏宣布了价值20亿欧元的生产订单。但据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宝马在2024年6月终止了交付合同,其中既有北伏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包括延迟交货的原因。北伏的最大股东、持股超过 21%的大众汽车目前也面临着问题。汽车专家希尔克·詹森对北德广播公司表示:“大众汽车的电动汽车销量相当糟糕。”专家表示,来自中国的竞争产品不仅在技术上与欧洲旗鼓相当,而且便宜得多。大众的电动车规划版图中,来自欧洲的电池产能扮演着很关键的角色,但北伏的现状令其担忧。电池供应链研究和咨询领域分析师安迪·莱兰表示:“北伏是欧洲电池行业的标杆,如果他们无法生产,就表明欧洲将长期保持对外依赖。”

欧洲最大电池公司“触礁”,给韩国电池制造商带来了机遇。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电池企业在欧洲积极扩张。LG能源解决方案最近与雷诺的电动汽车部门Ampere签订了一份合同,计划从2025年底开始供应磷酸铁锂电池。

高调起步后的挑战

成立于2015年的北伏被认为是欧洲“独立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供应链”的最大希望。德国电视一台曾以“北伏希望通过其德国‘超级工厂’对抗中国”为题报道称,在此投资45亿欧元的瑞典电池公司希望每年生产多达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计划于 2026年开始投产,并于2029年达到满负荷生产。

韩国研究机构SNE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十大电池企业中有六家来自中国,其中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代表。由于北伏拥有的绿色转型关键技术被认为能够帮助欧洲应对来自亚洲企业的竞争,德国和欧盟十分看重北伏工厂的价值。德国为北伏工厂提供了 9.02 亿欧元的补贴,欧盟委员会也给予政策支持,以确保工厂不会被美国的投资政策所“吸走”。

被寄予厚望的北伏也拥有值得被重视的资本,其创始团队有特斯拉工作背景,被视为欧洲最具价值的科技企业之一,其估值在2023年达200亿美元。CEO彼得·卡尔森有一个愿景:闯入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的“决赛圈”,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公司抗衡。

尽管北伏经历了高调的起步过程,但中国研究机构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北伏自成立之初就有一些声音认为很难成功,欧洲的锂电产业链配套不完善。虽然有LG等韩国电池企业在欧洲成功建立了工厂,但大多是有韩国技术人员赴欧,并配以韩国的产业链。

墨柯表示,尽管宝马、奔驰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最初对北伏抱有期望,甚至开出大量订单并进行了投资,但北伏作为一家欧洲企业,对电池生产的掌握和了解并不系统化,也缺乏相关生产设备等,而欧洲又缺乏这些相关的配套资源,有许多环节需要摸索。

墨柯举例称,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矿产品的不同特性进行调整,而欧美地区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原材料都干不好,更不用说锂电池了。”墨柯称,直到现在北伏的生产能力仍然有限,而且生产出的产品价格昂贵,性价比较低。

宁德时代创始人兼CEO曾毓群9月接受外资机构采访时称,欧洲电池制造商扩大生产规模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在设计思路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将影响欧洲政策?

德新社称,7月初,彼得·卡尔森在接受瑞典商业报纸《每日工业报》采访时坦言该公司的扩张计划有点过于激进,现在正重新检视公司发展中的问题。

据瑞典媒体报道,北伏正在与贷方、投资者和客户就公司融资事宜进行谈判。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谈判处于什么阶段。彭博社称,该公司在10月初与各利益相关者会面,并获得了约 1.5 亿欧元的口头融资承诺。17日,北伏的股东之一高盛集团的资产管理部门被爆正计划加入融资方案。

尽管北伏遭遇困境,但欧洲依然在强调发展本土电池产业。德国经济部国务秘书迈克尔·凯尔纳表示,德国联邦政府正与欧盟一起资助 60 多个电池项目。凯尔纳表示,归根结底,德国和欧洲需要在10到 20 年里努力提高竞争力.

然而,彭博社近日发表的文章分析认为,北伏是欧洲发展本土大型锂电产业的“最佳机会”。如果该公司无力扭转局面,欧洲为保其电动汽车转型目标可能不得不打开大门,迎接中国企业在欧洲设立更多工厂。

还有分析认为,若欧盟在此时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欧盟的电动汽车产业将面临更大的挫折。

德国机动车辆贸易中央协会副总裁托马斯·佩克鲁恩对德国《奥格斯堡汇报》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欧盟出台政策干扰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会让欧洲人为购买电动汽车付出更高的成本。佩克鲁恩警告说:“这将进一步恶化本已出现下滑的电动汽车市场。”

路透社15日援引市场研究公司Rho Motion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球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30.5%,中国的销量同比大增47.9%。相比之下欧洲刚刚在此前的销量暴跌中恢复增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