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子退出美国后 印度人也不受欢迎了?(组图)
大鱼新闻 移民 1 month
全球第五大科技公司微软的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存储芯片巨头SanDisk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桑杰·梅赫罗特拉(Sanjay Mehrotra)以及图形软件巨头Adobe的首席执行官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这些科技精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都是印度裔。据US Census Bureau报告显示,在2022年针对亚裔后代的人口普查中,印度裔家庭是美国年收入最多的家庭。
长期以来,印度裔和华裔之间似乎都存在着若有若无的竞争关系。对留学生来说,大部分印度同学都生长在英语环境里,因此在异国求学时不存在语言障碍;在职场上,印度人“抱团”的行为也让华人震惊,相互内推、一人挂靠十个公司抽H1b都屡见不鲜。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裔留学生的前途是否因此受到影响?印度裔又是否真的在美国更吃香?
今年1月,美国财政部发布了一份长达165页的拟议规则制定预先通知(ANPRM)。文件中详细介绍了美国计划如何限制对中国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称这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对其他国家高科技领域的“围堵”进一步升级。政府官员担心这些高尖技术流到其他国家,因此“加强”对在美国学习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留学生的审查。
然而,从外交层面上看,这种围堵似乎只针对特定国家。因为就在海关为难“国防七子”的同时,美国公司与印度作为制造和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波音于2023年宣布了一项创纪录的协议,将向印度最大的航空公司供应220架飞机,价值约340亿美元,这是民航史上最大的一笔采购。
2023年印度航空展波音公司展位
包括苹果等美国制造商也都开始选择在印度生产,CNBC的报道标题更是直接称印度为“China manufacturing alternative”。在大国竞争之时,印度似乎开始成为美国更紧密的合作伙伴。
尽管中国留学生去美留学的数量越来越多,但留在美国找工作的数量却越来越少。美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60.84万人,比上年增长11%,是10年前的四倍多,去年约有35万名中国学生前往美国留学。
尽管疫情期间留学人数受到影响大幅缩减,但在疫情后的2023年,留美人数再次开始稳定增长。
而在过去40年,尽管有超过520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选择留在美国继续工作的学生却只有20%左右。
即便留下,华裔的发展似乎也受到了限制。在很多美国大公司里,高层管理者印度裔相对更多。
国际报社ETNOW的一篇文章显示,印度裔在世界各大公司都逐渐崭露头角。比如2019年担任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EO的Sundar Pichai、2014年担任微软CEO的Satya Nadella、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和大家耳熟能详的转账软件Vimeo首席执行官Anjali Sud都是印度裔。
限制中国留学生学习Stem项目、美企高层管理印度裔偏多、华裔发展受到限制……桩桩件件都让越来越多优秀华裔不得不重新审视起是否要留在美国这一选项。
根据北美一家面向商业专业人士的泛亚裔非盈利组织Ascend的研究,亚裔是最大的少数族裔专业人士群体,最有可能被聘用,但晋升到管理或行政职位的可能性却最小。
早在五年前,南方周报就报道过华裔与印度裔之间的对比。一名留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所在的MBA项目大约有20%的学生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印度人的数量更多。
“2016年5月毕业时,几乎所有印度人都找到了工作,但当时只有一半的中国人找到了工作。”
“我认为英语流利程度、社交能力和谈判能力是我们落后于印度人的原因,”这名学生说。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教育咨询公司厚仁集团首席学习官安德鲁·陈表示“中国学生不像美国人、欧洲人或印度人那样开放。他们通常没有本地朋友,只专注于学习。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当地人打交道,也不知道如何获得实习机会,”陈说。
相比之下,印度学生更像西方人。
“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学生在课堂上从来不说一句话,在别人看来,一整个学期过去后,他们似乎就不存在了,即使他们获得了A+。但印度人非常活跃。他们非常懂得如何谈判,如何说服别人,”这名留学生补充说。
除了商科,即便是在亚洲人占据半壁江山的科技行业,印度人也表现突出。谷歌、微软、Sandisk、Adobe等龙头企业的关键高管均为印度人,但很少有中国人在这些公司中占据高层。
华尔街日报和CNN都报道过印度人在顶尖科技公司身居高位的现象,文章中对此持褒奖态度。比如CNN就在文章中写道,印度裔身居高位代表着科技行业所谓的天花板正在被打破,这个行业的话语权不再仅仅掌握在历史上种族优势的族裔(白人)手里。
然而,对于华裔来说,天花板依然存在。相比印度裔,大量中国出生的人进入美国专业领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即使是最成功的人仍在努力攀登职业阶梯。
华盛顿非营利智库移民政策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最早抵达美国的印度移民是在20世纪60年代,然后在1980年至2010年间出现了第二波移民。报告中称他们“受教育程度明显更高、更有可能担任管理职位,而且家庭收入也更高”。
相比之下,中国留学生进入硅谷仍然是正在进行时。不少从优秀大学毕业的学生仍在湾区奋斗,在大厂卷生卷死。
2024年,美国发生了两起全国性的系统故障。7月19日,全美微软系统故障,从航班地面停摆到银行服务中断,再到电视节目停播,其影响之广泛令人震惊。
微软蓝屏事件的直接原因来自其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CrowdStrike。CrowdStrike在一次更新中包含了一个名为csagent.sys的驱动程序,该文件在与Windows系统交互时产生了致命的错误。
而微软CEO与CrowdStrike项目负责人都是印度裔,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很多猜测。
与此同时,2024年,波音机型频频事故,应急舱门脱落、驾驶舱玻璃碎裂、飞机面板掉落等等。南方周末报道了近几年波音公司的工程师招聘记录,发现自2022年以来,波音公司在印度招聘的工程师比在中国多近20倍。
尽管最初,华裔为波音公司做出了重大贡献。1916年,波音公司聘请北京出生的黄祖(Wong Tsu)担任公司首位航空工程师,当时他刚从麻省理工学院(MIT)毕业。黄祖参与设计了该公司首款盈利的飞机——C型海军训练水上飞机,这一飞机为波音公司在大约十年后制造其首架专用客机铺平了道路。
而近几年由于大国相争,美国制造业将目光更多投向印度。比如美国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就曾直接说,美国需要招收更多STEM学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印度学生,但不是来自中国。
在疫情期间,中国学生留美人数下降时,印度学生的总体留学数量却在急速增长。根据美国国务院和国际教育协会报告,2022-23年印度学生人数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5%。
显然,在竞争之中,美国不止希望印度能够提供建筑工厂,还指望印度能够输送高科技人才。
目前为止,显然印度裔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受益于这种外交态度。更多的行业话语权、更高的家庭收入、更容易攀登的行业阶梯。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如何?2024年的微软系统崩溃和波音灾难似乎已经给出答案。
都是印度裔。据US Census Bureau报告显示,在2022年针对亚裔后代的人口普查中,印度裔家庭是美国年收入最多的家庭。
长期以来,印度裔和华裔之间似乎都存在着若有若无的竞争关系。对留学生来说,大部分印度同学都生长在英语环境里,因此在异国求学时不存在语言障碍;在职场上,印度人“抱团”的行为也让华人震惊,相互内推、一人挂靠十个公司抽H1b都屡见不鲜。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裔留学生的前途是否因此受到影响?印度裔又是否真的在美国更吃香?
今年1月,美国财政部发布了一份长达165页的拟议规则制定预先通知(ANPRM)。文件中详细介绍了美国计划如何限制对中国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称这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对其他国家高科技领域的“围堵”进一步升级。政府官员担心这些高尖技术流到其他国家,因此“加强”对在美国学习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留学生的审查。
然而,从外交层面上看,这种围堵似乎只针对特定国家。因为就在海关为难“国防七子”的同时,美国公司与印度作为制造和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波音于2023年宣布了一项创纪录的协议,将向印度最大的航空公司供应220架飞机,价值约340亿美元,这是民航史上最大的一笔采购。
2023年印度航空展波音公司展位
包括苹果等美国制造商也都开始选择在印度生产,CNBC的报道标题更是直接称印度为“China manufacturing alternative”。在大国竞争之时,印度似乎开始成为美国更紧密的合作伙伴。
尽管中国留学生去美留学的数量越来越多,但留在美国找工作的数量却越来越少。美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60.84万人,比上年增长11%,是10年前的四倍多,去年约有35万名中国学生前往美国留学。
尽管疫情期间留学人数受到影响大幅缩减,但在疫情后的2023年,留美人数再次开始稳定增长。
而在过去40年,尽管有超过520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选择留在美国继续工作的学生却只有20%左右。
即便留下,华裔的发展似乎也受到了限制。在很多美国大公司里,高层管理者印度裔相对更多。
国际报社ETNOW的一篇文章显示,印度裔在世界各大公司都逐渐崭露头角。比如2019年担任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EO的Sundar Pichai、2014年担任微软CEO的Satya Nadella、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和大家耳熟能详的转账软件Vimeo首席执行官Anjali Sud都是印度裔。
限制中国留学生学习Stem项目、美企高层管理印度裔偏多、华裔发展受到限制……桩桩件件都让越来越多优秀华裔不得不重新审视起是否要留在美国这一选项。
根据北美一家面向商业专业人士的泛亚裔非盈利组织Ascend的研究,亚裔是最大的少数族裔专业人士群体,最有可能被聘用,但晋升到管理或行政职位的可能性却最小。
早在五年前,南方周报就报道过华裔与印度裔之间的对比。一名留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所在的MBA项目大约有20%的学生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印度人的数量更多。
“2016年5月毕业时,几乎所有印度人都找到了工作,但当时只有一半的中国人找到了工作。”
“我认为英语流利程度、社交能力和谈判能力是我们落后于印度人的原因,”这名学生说。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教育咨询公司厚仁集团首席学习官安德鲁·陈表示“中国学生不像美国人、欧洲人或印度人那样开放。他们通常没有本地朋友,只专注于学习。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当地人打交道,也不知道如何获得实习机会,”陈说。
相比之下,印度学生更像西方人。
“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学生在课堂上从来不说一句话,在别人看来,一整个学期过去后,他们似乎就不存在了,即使他们获得了A+。但印度人非常活跃。他们非常懂得如何谈判,如何说服别人,”这名留学生补充说。
除了商科,即便是在亚洲人占据半壁江山的科技行业,印度人也表现突出。谷歌、微软、Sandisk、Adobe等龙头企业的关键高管均为印度人,但很少有中国人在这些公司中占据高层。
华尔街日报和CNN都报道过印度人在顶尖科技公司身居高位的现象,文章中对此持褒奖态度。比如CNN就在文章中写道,印度裔身居高位代表着科技行业所谓的天花板正在被打破,这个行业的话语权不再仅仅掌握在历史上种族优势的族裔(白人)手里。
然而,对于华裔来说,天花板依然存在。相比印度裔,大量中国出生的人进入美国专业领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即使是最成功的人仍在努力攀登职业阶梯。
华盛顿非营利智库移民政策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最早抵达美国的印度移民是在20世纪60年代,然后在1980年至2010年间出现了第二波移民。报告中称他们“受教育程度明显更高、更有可能担任管理职位,而且家庭收入也更高”。
相比之下,中国留学生进入硅谷仍然是正在进行时。不少从优秀大学毕业的学生仍在湾区奋斗,在大厂卷生卷死。
2024年,美国发生了两起全国性的系统故障。7月19日,全美微软系统故障,从航班地面停摆到银行服务中断,再到电视节目停播,其影响之广泛令人震惊。
微软蓝屏事件的直接原因来自其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CrowdStrike。CrowdStrike在一次更新中包含了一个名为csagent.sys的驱动程序,该文件在与Windows系统交互时产生了致命的错误。
而微软CEO与CrowdStrike项目负责人都是印度裔,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很多猜测。
与此同时,2024年,波音机型频频事故,应急舱门脱落、驾驶舱玻璃碎裂、飞机面板掉落等等。南方周末报道了近几年波音公司的工程师招聘记录,发现自2022年以来,波音公司在印度招聘的工程师比在中国多近20倍。
尽管最初,华裔为波音公司做出了重大贡献。1916年,波音公司聘请北京出生的黄祖(Wong Tsu)担任公司首位航空工程师,当时他刚从麻省理工学院(MIT)毕业。黄祖参与设计了该公司首款盈利的飞机——C型海军训练水上飞机,这一飞机为波音公司在大约十年后制造其首架专用客机铺平了道路。
而近几年由于大国相争,美国制造业将目光更多投向印度。比如美国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就曾直接说,美国需要招收更多STEM学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印度学生,但不是来自中国。
在疫情期间,中国学生留美人数下降时,印度学生的总体留学数量却在急速增长。根据美国国务院和国际教育协会报告,2022-23年印度学生人数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5%。
显然,在竞争之中,美国不止希望印度能够提供建筑工厂,还指望印度能够输送高科技人才。
目前为止,显然印度裔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受益于这种外交态度。更多的行业话语权、更高的家庭收入、更容易攀登的行业阶梯。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如何?2024年的微软系统崩溃和波音灾难似乎已经给出答案。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