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84亿!欧洲“电池一哥”陷困境:未来得靠中国?(图)
大鱼新闻 财经 3 months, 4 weeks
最近,欧洲本土电池企业Northvolt宣布,计划裁员、推迟产能建设,以渡过困境。
长期以来,欧洲想摆脱对中国动力电池的依赖,将Northvolt看作“全村的希望”。
现在,Northvolt经营陷入困境,对欧洲来说是不小的挫折。
欧洲的动力电池产业,未来还得靠中国?
Northvolt成立于2016年10月,刚一成立,便受到全欧洲的关注。
一方面,欧洲希望摆脱对中国动力电池的依赖,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电池产业。
另一方面,Northvolt的创始人均是特斯拉的高管,创业团队堪称“梦之队”。
欧洲希望通过扶持Northvolt,实现动力电池自给自足。
可以说,Northvolt就是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的“头号种子选手”。
既为“种子选手”,自然有“种子选手”的超凡待遇。
先是各路资本“宠爱”。
动力电池本身就是个风口,又背负着“全村的希望”,Northvolt受到资本追捧,ABB、西门子、巴斯夫、雷诺、大众、宝马欧洲投资银行等企业巨头与投资机构纷纷跟投。
据统计,成立不到8年,Northvolt融资数量超过10笔,总额高达150亿美元(1064亿元人民币),是欧洲创业公司中融资最多的一家。
2024年1月,Northvolt宣布获得50亿美元新融资
后是各国政府“偏爱”。
2017年,欧盟成立了电池产业联盟工作组,为欧洲电池制造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工作组成立之初,Northvolt就积极参与其中,近水楼台先得月。
2022年,Northvolt就获得了来自欧盟的1.55亿欧元建设资金。
2024年1月,德国政府又拿出9.02亿欧元,支持其在德国北部建设一家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工厂。
再是各个企业“真爱”。
政府、资本如此卖力,作为下游的车企也不能含糊。
在Northvolt工厂没建好的情况下,宝马率先递出一份价值20亿欧元的合同,大众、沃尔沃、斯堪尼亚等欧洲车企紧随其后。
这些订单加起来,高达5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20亿。
也就说,短短7年时间,Northvolt至少拿了150亿元的融资、10亿欧元的补贴和550亿美元的订单。
政府、合作伙伴如此支持,Northvolt意气风发,迅速在欧洲布局工厂。
2019年,Northvolt在瑞典北部的谢莱夫特奥市开建欧洲首个锂离子电池工厂。
2022年3月,宣布将在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新建一座超级电池工厂。
2024年3月,Northvolt投资45亿欧元的德国“超级工厂”破土动工。
德国总理、经济部长、州长一众高官出席,备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德国政府官员出席开工仪式
此外,Northvolt计划在加拿大、美国建设工厂或研发中心。
Northvolt的远大理想是,在2030年达成150GWh的生产能力,在欧洲拿下25%的市场份额。
真要这样,欧洲“全村的希望”就能实现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惨淡。
看似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Northvolt却陷入困境。
今年7月,Northvolt公布了2023财年的业绩。
数据显示,Northvolt营收从去年的1.07亿美元增加至1.28亿美元,亏损金额却从2.84亿美元扩大至11.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
对Northvolt这样的初创企业来说,亏损问题不大。
最大的问题是,规模。
欧洲希望Northvolt能单挑宁德时代,然而,其一年的营收不过1.28亿美元(9亿人民币),只有宁德时代(4009亿元)的零头。
其实,Northvolt手持550亿美元订单,只要产能释放出来,就能卖出去,迅速扩大规模。
Northvolt的困境,就是卡在产能上。
2021年底,Northvolt位于瑞典谢莱夫特奥的首座工厂正式投产。
按照计划,工厂要在2023年达到的16GWh设计产能,为30万辆电动汽车供应动力电池。
瑞典谢莱夫特奥动力电池工厂
然而,该工厂目前的产能利用率极低,年出货电池不到1GWh,满产目标也推迟到了2026年。
Northvolt瑞典工厂产能上不去,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良品率不高。
阴极活性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分。Northvolt发现自己生产的材料质量不够好,暂停生产,转而向外采购。
这也耽误了时间。
一个工厂都搞不定,Northvolt向现实妥协,推迟了另外几家工厂的建设计划。
Northvolt工厂布局
这样一来,下了订单的欧洲车企着急了。
宝马此前与Northvolt签订了价值20亿美元的电芯采购合同。
交付期限届满,Northvolt表示,再给两年时间。
宝马心想,再等两年,黄花菜都凉了,立即终止合同,转手将订单交给了韩国的三星SDI。
Northvolt交不出电池,还耽误卡车企业斯堪尼亚去年制造数千辆电动卡车。
为了进一步削减成本,Northvolt开始裁员。
就在上个月,Northvolt将部分研发任务从美国加州转移到瑞典的研发中心,裁撤200名美国雇员。
更糟糕的是,今年以来,奔驰、宝马、沃尔沃、保时捷等欧洲车企纷纷放缓电动化步伐,这也让Northvolt的市场前景不如此前那么光明。
面对巨额亏损、产能不足和技术瓶颈,Northvolt当下要做的,不是挑战宁德时代,而是活下来。
Northvolt陷入困境,还要从整个欧洲产业链上找原因。
动力电池产业链,颇为复杂,上游主要为矿产材料、电池材料。
矿产材料,包括锂矿、钴矿、镍矿、磷矿、铁矿、石墨矿等。
以最核心的锂矿为例,欧洲储量不大、较为分散,开发进度滞后。
欧洲最大的锂矿是位于塞尔维亚的Jadar项目,规划产能为5.8万吨,可以满足110万辆汽车的需求。
但是,这座锂矿的开发,在2022年因大规模环保人士抗议被叫停了。
电池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
在这些领域,欧洲的本土供应商几乎一片空白。
没有产业链支撑,Northvolt孤掌难鸣,很难走出困境。
所以说,欧洲要想实现动力电池本土化,仅靠扶持一家龙头企业是不够的,必须要完善本土的产业链。
在《中国企业布局欧洲,落下关键一子》中,正解局介绍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和欣旺达等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匈牙利的布局。(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中国电池产业在匈牙利的投资
看过这篇文章读者,此时可能不免有疑虑:
中国企业在匈牙利投资建厂,岂不是在帮忙欧洲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
先看结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工厂投产后,确实能够吸引上下游企业,完善欧洲供应链。
但要知道,在欧洲开设工厂的,可不止中国企业。
三星SDI已经在匈牙利建设了两家电池工厂。目前,正投资300多亿元,扩建第二家工厂,新建第三家工厂。
LG化学在2018年追加投资5.71亿美元,将波兰工厂产能提升至70GWH。
SK拿到了2.09亿欧元资助,计划在匈牙利建设年产能30GWh的工厂。
LG化学
可以看到,在韩国企业的拉动下,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也将逐步完善。
更为重要的是,欧洲正在想方设法推动动力电池供应本地化。
如果中国企业不在欧洲布局,不仅阻止不了欧洲动力电池完善产业链,还极有可能丢掉欧洲市场。
所以,出海欧洲,是中国企业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欧洲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逐步完善,中国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在正解局看来,产业竞争,最终是产业链的竞争。
产业链竞争的维度是多方面的,除了完善程度外,还有规模大小、控制力强弱等维度。
全球动力电池格局中,基本上已是中韩企业的天下,欧洲现在入局,只是在分一杯羹,在规模上无法与中国相媲美。
控制力,指的是对关键材料、关键设备、关键技术的掌握,以此主导全球产业链。
以前沿的钠离子电池为例,中国持有全球60%以上的专利,产能规划建设超过70GWh。
如果中国钠离子电池抢先大规模商业化,并拿下绝大多数专利,那么,中国就能主导钠离子电池产业链。
当前,中国企业大规模出海,产业链随之转移,很多人担忧可能会为“中国制造”培养出新的竞争对手。
关键看,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还在不在中国手里。
只要中国增强产业链控制力,便不惧竞争对手。
长期以来,欧洲想摆脱对中国动力电池的依赖,将Northvolt看作“全村的希望”。
现在,Northvolt经营陷入困境,对欧洲来说是不小的挫折。
欧洲的动力电池产业,未来还得靠中国?
Northvolt成立于2016年10月,刚一成立,便受到全欧洲的关注。
一方面,欧洲希望摆脱对中国动力电池的依赖,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电池产业。
另一方面,Northvolt的创始人均是特斯拉的高管,创业团队堪称“梦之队”。
欧洲希望通过扶持Northvolt,实现动力电池自给自足。
可以说,Northvolt就是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的“头号种子选手”。
既为“种子选手”,自然有“种子选手”的超凡待遇。
先是各路资本“宠爱”。
动力电池本身就是个风口,又背负着“全村的希望”,Northvolt受到资本追捧,ABB、西门子、巴斯夫、雷诺、大众、宝马欧洲投资银行等企业巨头与投资机构纷纷跟投。
据统计,成立不到8年,Northvolt融资数量超过10笔,总额高达150亿美元(1064亿元人民币),是欧洲创业公司中融资最多的一家。
2024年1月,Northvolt宣布获得50亿美元新融资
后是各国政府“偏爱”。
2017年,欧盟成立了电池产业联盟工作组,为欧洲电池制造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工作组成立之初,Northvolt就积极参与其中,近水楼台先得月。
2022年,Northvolt就获得了来自欧盟的1.55亿欧元建设资金。
2024年1月,德国政府又拿出9.02亿欧元,支持其在德国北部建设一家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工厂。
再是各个企业“真爱”。
政府、资本如此卖力,作为下游的车企也不能含糊。
在Northvolt工厂没建好的情况下,宝马率先递出一份价值20亿欧元的合同,大众、沃尔沃、斯堪尼亚等欧洲车企紧随其后。
这些订单加起来,高达5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20亿。
也就说,短短7年时间,Northvolt至少拿了150亿元的融资、10亿欧元的补贴和550亿美元的订单。
政府、合作伙伴如此支持,Northvolt意气风发,迅速在欧洲布局工厂。
2019年,Northvolt在瑞典北部的谢莱夫特奥市开建欧洲首个锂离子电池工厂。
2022年3月,宣布将在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新建一座超级电池工厂。
2024年3月,Northvolt投资45亿欧元的德国“超级工厂”破土动工。
德国总理、经济部长、州长一众高官出席,备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德国政府官员出席开工仪式
此外,Northvolt计划在加拿大、美国建设工厂或研发中心。
Northvolt的远大理想是,在2030年达成150GWh的生产能力,在欧洲拿下25%的市场份额。
真要这样,欧洲“全村的希望”就能实现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惨淡。
看似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Northvolt却陷入困境。
今年7月,Northvolt公布了2023财年的业绩。
数据显示,Northvolt营收从去年的1.07亿美元增加至1.28亿美元,亏损金额却从2.84亿美元扩大至11.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
对Northvolt这样的初创企业来说,亏损问题不大。
最大的问题是,规模。
欧洲希望Northvolt能单挑宁德时代,然而,其一年的营收不过1.28亿美元(9亿人民币),只有宁德时代(4009亿元)的零头。
其实,Northvolt手持550亿美元订单,只要产能释放出来,就能卖出去,迅速扩大规模。
Northvolt的困境,就是卡在产能上。
2021年底,Northvolt位于瑞典谢莱夫特奥的首座工厂正式投产。
按照计划,工厂要在2023年达到的16GWh设计产能,为30万辆电动汽车供应动力电池。
瑞典谢莱夫特奥动力电池工厂
然而,该工厂目前的产能利用率极低,年出货电池不到1GWh,满产目标也推迟到了2026年。
Northvolt瑞典工厂产能上不去,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良品率不高。
阴极活性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分。Northvolt发现自己生产的材料质量不够好,暂停生产,转而向外采购。
这也耽误了时间。
一个工厂都搞不定,Northvolt向现实妥协,推迟了另外几家工厂的建设计划。
Northvolt工厂布局
这样一来,下了订单的欧洲车企着急了。
宝马此前与Northvolt签订了价值20亿美元的电芯采购合同。
交付期限届满,Northvolt表示,再给两年时间。
宝马心想,再等两年,黄花菜都凉了,立即终止合同,转手将订单交给了韩国的三星SDI。
Northvolt交不出电池,还耽误卡车企业斯堪尼亚去年制造数千辆电动卡车。
为了进一步削减成本,Northvolt开始裁员。
就在上个月,Northvolt将部分研发任务从美国加州转移到瑞典的研发中心,裁撤200名美国雇员。
更糟糕的是,今年以来,奔驰、宝马、沃尔沃、保时捷等欧洲车企纷纷放缓电动化步伐,这也让Northvolt的市场前景不如此前那么光明。
面对巨额亏损、产能不足和技术瓶颈,Northvolt当下要做的,不是挑战宁德时代,而是活下来。
Northvolt陷入困境,还要从整个欧洲产业链上找原因。
动力电池产业链,颇为复杂,上游主要为矿产材料、电池材料。
矿产材料,包括锂矿、钴矿、镍矿、磷矿、铁矿、石墨矿等。
以最核心的锂矿为例,欧洲储量不大、较为分散,开发进度滞后。
欧洲最大的锂矿是位于塞尔维亚的Jadar项目,规划产能为5.8万吨,可以满足110万辆汽车的需求。
但是,这座锂矿的开发,在2022年因大规模环保人士抗议被叫停了。
电池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
在这些领域,欧洲的本土供应商几乎一片空白。
没有产业链支撑,Northvolt孤掌难鸣,很难走出困境。
所以说,欧洲要想实现动力电池本土化,仅靠扶持一家龙头企业是不够的,必须要完善本土的产业链。
在《中国企业布局欧洲,落下关键一子》中,正解局介绍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和欣旺达等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匈牙利的布局。(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中国电池产业在匈牙利的投资
看过这篇文章读者,此时可能不免有疑虑:
中国企业在匈牙利投资建厂,岂不是在帮忙欧洲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
先看结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工厂投产后,确实能够吸引上下游企业,完善欧洲供应链。
但要知道,在欧洲开设工厂的,可不止中国企业。
三星SDI已经在匈牙利建设了两家电池工厂。目前,正投资300多亿元,扩建第二家工厂,新建第三家工厂。
LG化学在2018年追加投资5.71亿美元,将波兰工厂产能提升至70GWH。
SK拿到了2.09亿欧元资助,计划在匈牙利建设年产能30GWh的工厂。
LG化学
可以看到,在韩国企业的拉动下,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也将逐步完善。
更为重要的是,欧洲正在想方设法推动动力电池供应本地化。
如果中国企业不在欧洲布局,不仅阻止不了欧洲动力电池完善产业链,还极有可能丢掉欧洲市场。
所以,出海欧洲,是中国企业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欧洲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逐步完善,中国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在正解局看来,产业竞争,最终是产业链的竞争。
产业链竞争的维度是多方面的,除了完善程度外,还有规模大小、控制力强弱等维度。
全球动力电池格局中,基本上已是中韩企业的天下,欧洲现在入局,只是在分一杯羹,在规模上无法与中国相媲美。
控制力,指的是对关键材料、关键设备、关键技术的掌握,以此主导全球产业链。
以前沿的钠离子电池为例,中国持有全球60%以上的专利,产能规划建设超过70GWh。
如果中国钠离子电池抢先大规模商业化,并拿下绝大多数专利,那么,中国就能主导钠离子电池产业链。
当前,中国企业大规模出海,产业链随之转移,很多人担忧可能会为“中国制造”培养出新的竞争对手。
关键看,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还在不在中国手里。
只要中国增强产业链控制力,便不惧竞争对手。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