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5/58 中国延迟退休政策落地 您的退休金在哪里
6Park 生活 4 weeks, 1 day
一只悬空了11年之久的靴子终于落地--9月13日,中国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从2025年起,在接下来的十五年里,中国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将调整至63周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将分别调整至58周岁和55周岁。
一项从官方正式提出到公布实施历时长达11年的政策终于出台--9月13日,中国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该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在当日的新浪微博热搜榜上,该话题位居第一,而且相关信息占据了前10个热搜话题中的4个,总访问量超过2000万。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21年延迟退休写入"十四五"规划。今年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认延迟退休的"自愿、弹性"原则,具体方案的出台引发广泛关注。
9月13日,在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称,该方案的特点之一是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从2025年起,用15年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调整至58周岁、55周岁,用较长时间实施到位。
目前,中国男性的退休年龄为60岁,比大多数发达国家低约6年。女工人退休年龄为50岁,女干部为55岁。这一规定从1951年延续至今。1981年时,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7.9岁,到2021年,这一数字增长到78.2岁。
同时,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估,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未来30年内将缩减约1.7亿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急剧上升到近3.8亿人。
"找工作嫌我老,等退休嫌我小"
这一看似合理的政策变化,引发中国网民广泛的抱怨和焦虑。其中一条转发较多的抱怨是:"生我时嫌我多,我生时嫌我少,找工作嫌我老,等退休嫌我小。"
据中国财政部的数据,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有11个面临养老金预算赤字。如果不进行有效改革,中国科学院预测,养老金体系将在2035年时全面耗尽资金。延迟退休意味着推迟养老金发放,老年员工将延长工作年限。
王晓萍称,该方案的另一个特点是坚持弹性实施,自愿选择。"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弹性提前或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但是,很多网民对此并不买账,认为该决定是"温水煮青蛙"的试探。还有网民提醒人们对照新冠病毒疫苗政策的实施。在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宣称疫苗接种遵循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但各地政府事实上采取了各种强制措施。
根据中国媒体《财新》报道,多名专家强调,延迟退休要平稳落地,有赖于产业政策、生育支持政策、医卫政策等系统性呼应,在震荡转型的当下探索新的代际共融方案。
在该报道中,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表示,"延迟退休必须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配套实施,保持方向一致,不能一边出台延迟退休政策,一边出台扩大收支差距的政策,同时也要平衡好不同群体的利益,不能专挑老实人欺负。"
相关报道:
9月13日下午,中国官方突然宣布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正式出台。这项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新政策规定,从2025年1月1日起及在接下来的15年里,逐步分批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来的60岁延迟到63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来的50岁、55岁分别延迟到55岁、58岁。
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热议。显然,这一新规影响最大的群体是45岁以上、已经缴纳15年社保的民众。居住在北京的江女士今年48岁,是互联网员工。她对本台表示,在官方宣布延迟退休的同一天,她收到了公司的裁员通知。本来再过一年多就可以申请退休金,现在按照新规,她要再延迟12个月才能申请领取退休金。
外界注意到,多个有关“逐步延至男63女55或58周岁退休”、“延迟退休年龄对照表”,以及“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等话题当天相继冲上微博热搜,但各大社媒平台似乎也在限制网民有关延迟退休的评论。在短视频平台“抖音”和“小红书”上,以“延迟退休”进行检索只能得到官方或媒体的报道内容;而在资讯平台“今日头条”搜索用户关于“延迟退休”的贴文,结果却是“抱歉,未找到相关结果”。
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显然是中国政府推动延迟退休的主因。早在两年前,官方央视就曾引述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表示,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破4亿人,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30%。
此外,延迟退休也与随之而来的养老金缴纳人数持续下降有关。根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以上人口约为2.64亿人,占比18.70%,相比2010年上升了5.44%;另据中国社科院预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约6.99万亿,随着退休人数越来越多,基金可支付月数已由18.5降低至11.2。而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则从1960年的43.7岁提升到了2020年的77.93岁,上海、深圳等地已达80岁。
但是,政策的合理性似乎并不能成为说服公众的理由。以江女士为例,此次离职后,她预期很难再找到工作,而只能靠积蓄生活。
2022年8月24日,重庆老年人在商场内避暑休息。(法新社)
争议焦点:双轨制
在微信朋友圈,《中国青年报》2013年的一篇评论文章成为热文,其标题为《延迟退休是对一代人的违约》。该文指出,中国在养老体制上实行的是双轨制,机关和事业单位发养老金,而企事业单位是自己缴纳养老保险,从企业退休领到的养老金往往比从机关退休少得多。“官员和专家支持延迟退休方案,因为这不仅不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还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多数公众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这种改革没有触动他们最反对的养老双轨制。”
中国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对本台表示,双轨制在中国已经讨论20年,但此次延迟退休的政策没有提及双轨制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中国退休制度中最大的危害。
据中国媒体《新京报》报道,以养老金替代率来看,中国企业职工只有40%多,低于55%的国际警戒线,而体制内则在8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在退休前工资为1万元,企业职工退休后能拿4千多元养老金,而机关事业的人员能拿8、9千元。
2014年10月,中国国务院发布文件,正式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时间表,今年十月份,正是中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结束十年过渡期的时间,而之前的养老金不平等现象能否得以改变则备受瞩目。
中国媒体《三联生活周刊》对此持否定意见:一是因为很多企业是按最低标准来缴纳养老金,而体制内的养老金是当做工作人员的福利,按实际工资足额缴纳的;而且,机关事业养老金改革之后,为了保证退休待遇不下降,当时的文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按照中国人社部在2019年的数据,当年中国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覆盖率已经高达82%。但是运行时间更长的企业年金,由于不具备强制性,覆盖率还不到10%,且主要集中于国企和央企,绝大多数普通私企职工无法享受企业年金。
有鉴于经济下滑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养老金的巨大落差也成为近些年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考公”的原因之一。
蔡慎坤分析说,中国政府在推迟退休年龄时对双轨制改革避而不谈,因为“没有办法谈”。他说,“现在的中共体制还是要依靠所谓的利益集团,捆绑在一起,只能牺牲绝大部分人的利益。他们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利,也没有太多能影响政策。”
两名居民在北京市内的一个老旧社区下棋(路透社)
延迟退休或不能解决根本社会问题
上述新规同时提到,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从2030年由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每年提高6个月。缴够最低年限后可自愿选择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女职工不得低于50岁、55岁,男职工不得低于60岁。
蔡慎坤认为,这一规定可能比延迟退休的影响更大,因为中国有很多“自由职业者”,尤其是45岁以上的人很难找到一份正常工作,为了满足缴费年限就要自己掏钱。如果退休最终没有成为一个可预期的福利而变成了负担,预计会有很多人选择断缴。他说,“这种情况在中国相当之普遍。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大家都有工作,但实际上很多人要么是选择挂靠在某个公司,要么是自己缴费,而且现在每个月费用越来越高,所以非常有可能很多人选择断缴。”
在美国的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对本台表示,中国政府延迟退休政策推出太晚,而且为了避免民众不满,采取了这种“蜗牛式”延迟退休。在他看来,此举无法解决中国养老的根本问题。
他列举了一串数字:中国1970年代制定退休政策时,1个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对应的是11个20-64岁的劳动力;2024年时,退休的中位年龄为43岁,1个退休老人仅对应4.3个劳动力;到2040年,这个数下降到2.0个,2050年只有1.5个。而养老金是现收现付,目前勉强收支平衡。中国2022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68933 亿元,支出63079 亿元,累计结余69851亿元;到2050年时,平均1.5人缴纳的养老金恐怕无法维持一个退休人员的生活。
对此,也有网友表达了类似的想法。拥有24.2万粉丝的贵州博主“痞_蜀黍”写道:其实延迟退休本质就是债务违约,你交的钱无法到期归还于你。做融资的都知道,债务违约重新商定的还款计划就是缓兵之计,给你画饼,到时候有没有钱还是未知。到期没钱还再重新商议,商量的时间长了人就挂了,钱就不用全部归还。
易富贤认为,“继续延迟”不是网友的想象,而是肯定会发生的现实。还有不少网友担忧:“新规只是说到63岁才能领退休金,但没规定你到63岁还有工作”。易富贤认为,这些都是比较现实的问题。
“中国政府现在处于一个两难境地。”易富贤表示,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老龄化问题严重,不得不延迟退休;另一方面又导致中国的内需不够,减少年轻的消费者,影响了就业和出口,经济下滑。他说,“不延迟退休,就会导致将来的危机;延迟退休,又会导致现在的就业危机。”
如何能解决这个困境?蔡慎坤表示,首先需要政府做完备的规划,将更多资金充实进养老金项目中,“比如每年大量对外援助的资金,那都是没有准确的公开数字的”;第二点,将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这些“为全民服务”企业的利润拿出50%以上,充实进养老金,“这是必须要有意识和姿态”。
《延迟退休可能是对一代人的违约》一文也提到:“不能一说到养老金缺口,就把所有责任都转嫁给社会和公众。在提起延迟退休这个议题时,首先要追问政府在养老金问题上有没有承担应有的投入,履行好应有的政府保障责任。毕竟,公众纳的税不是白纳的,里面有对自己未来养老的一份投资。”但是仅数个小时后,这篇十一年前的旧文已从《中国青年报》网站下架。
一项从官方正式提出到公布实施历时长达11年的政策终于出台--9月13日,中国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该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在当日的新浪微博热搜榜上,该话题位居第一,而且相关信息占据了前10个热搜话题中的4个,总访问量超过2000万。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21年延迟退休写入"十四五"规划。今年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认延迟退休的"自愿、弹性"原则,具体方案的出台引发广泛关注。
9月13日,在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称,该方案的特点之一是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从2025年起,用15年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调整至58周岁、55周岁,用较长时间实施到位。
目前,中国男性的退休年龄为60岁,比大多数发达国家低约6年。女工人退休年龄为50岁,女干部为55岁。这一规定从1951年延续至今。1981年时,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7.9岁,到2021年,这一数字增长到78.2岁。
同时,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估,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未来30年内将缩减约1.7亿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急剧上升到近3.8亿人。
"找工作嫌我老,等退休嫌我小"
这一看似合理的政策变化,引发中国网民广泛的抱怨和焦虑。其中一条转发较多的抱怨是:"生我时嫌我多,我生时嫌我少,找工作嫌我老,等退休嫌我小。"
据中国财政部的数据,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有11个面临养老金预算赤字。如果不进行有效改革,中国科学院预测,养老金体系将在2035年时全面耗尽资金。延迟退休意味着推迟养老金发放,老年员工将延长工作年限。
王晓萍称,该方案的另一个特点是坚持弹性实施,自愿选择。"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弹性提前或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但是,很多网民对此并不买账,认为该决定是"温水煮青蛙"的试探。还有网民提醒人们对照新冠病毒疫苗政策的实施。在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宣称疫苗接种遵循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但各地政府事实上采取了各种强制措施。
根据中国媒体《财新》报道,多名专家强调,延迟退休要平稳落地,有赖于产业政策、生育支持政策、医卫政策等系统性呼应,在震荡转型的当下探索新的代际共融方案。
在该报道中,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表示,"延迟退休必须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配套实施,保持方向一致,不能一边出台延迟退休政策,一边出台扩大收支差距的政策,同时也要平衡好不同群体的利益,不能专挑老实人欺负。"
相关报道:
9月13日下午,中国官方突然宣布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正式出台。这项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新政策规定,从2025年1月1日起及在接下来的15年里,逐步分批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来的60岁延迟到63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来的50岁、55岁分别延迟到55岁、58岁。
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热议。显然,这一新规影响最大的群体是45岁以上、已经缴纳15年社保的民众。居住在北京的江女士今年48岁,是互联网员工。她对本台表示,在官方宣布延迟退休的同一天,她收到了公司的裁员通知。本来再过一年多就可以申请退休金,现在按照新规,她要再延迟12个月才能申请领取退休金。
外界注意到,多个有关“逐步延至男63女55或58周岁退休”、“延迟退休年龄对照表”,以及“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等话题当天相继冲上微博热搜,但各大社媒平台似乎也在限制网民有关延迟退休的评论。在短视频平台“抖音”和“小红书”上,以“延迟退休”进行检索只能得到官方或媒体的报道内容;而在资讯平台“今日头条”搜索用户关于“延迟退休”的贴文,结果却是“抱歉,未找到相关结果”。
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显然是中国政府推动延迟退休的主因。早在两年前,官方央视就曾引述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表示,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破4亿人,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30%。
此外,延迟退休也与随之而来的养老金缴纳人数持续下降有关。根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以上人口约为2.64亿人,占比18.70%,相比2010年上升了5.44%;另据中国社科院预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约6.99万亿,随着退休人数越来越多,基金可支付月数已由18.5降低至11.2。而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则从1960年的43.7岁提升到了2020年的77.93岁,上海、深圳等地已达80岁。
但是,政策的合理性似乎并不能成为说服公众的理由。以江女士为例,此次离职后,她预期很难再找到工作,而只能靠积蓄生活。
2022年8月24日,重庆老年人在商场内避暑休息。(法新社)
争议焦点:双轨制
在微信朋友圈,《中国青年报》2013年的一篇评论文章成为热文,其标题为《延迟退休是对一代人的违约》。该文指出,中国在养老体制上实行的是双轨制,机关和事业单位发养老金,而企事业单位是自己缴纳养老保险,从企业退休领到的养老金往往比从机关退休少得多。“官员和专家支持延迟退休方案,因为这不仅不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还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多数公众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这种改革没有触动他们最反对的养老双轨制。”
中国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对本台表示,双轨制在中国已经讨论20年,但此次延迟退休的政策没有提及双轨制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中国退休制度中最大的危害。
据中国媒体《新京报》报道,以养老金替代率来看,中国企业职工只有40%多,低于55%的国际警戒线,而体制内则在8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在退休前工资为1万元,企业职工退休后能拿4千多元养老金,而机关事业的人员能拿8、9千元。
2014年10月,中国国务院发布文件,正式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时间表,今年十月份,正是中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结束十年过渡期的时间,而之前的养老金不平等现象能否得以改变则备受瞩目。
中国媒体《三联生活周刊》对此持否定意见:一是因为很多企业是按最低标准来缴纳养老金,而体制内的养老金是当做工作人员的福利,按实际工资足额缴纳的;而且,机关事业养老金改革之后,为了保证退休待遇不下降,当时的文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按照中国人社部在2019年的数据,当年中国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覆盖率已经高达82%。但是运行时间更长的企业年金,由于不具备强制性,覆盖率还不到10%,且主要集中于国企和央企,绝大多数普通私企职工无法享受企业年金。
有鉴于经济下滑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养老金的巨大落差也成为近些年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考公”的原因之一。
蔡慎坤分析说,中国政府在推迟退休年龄时对双轨制改革避而不谈,因为“没有办法谈”。他说,“现在的中共体制还是要依靠所谓的利益集团,捆绑在一起,只能牺牲绝大部分人的利益。他们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利,也没有太多能影响政策。”
两名居民在北京市内的一个老旧社区下棋(路透社)
延迟退休或不能解决根本社会问题
上述新规同时提到,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从2030年由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每年提高6个月。缴够最低年限后可自愿选择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女职工不得低于50岁、55岁,男职工不得低于60岁。
蔡慎坤认为,这一规定可能比延迟退休的影响更大,因为中国有很多“自由职业者”,尤其是45岁以上的人很难找到一份正常工作,为了满足缴费年限就要自己掏钱。如果退休最终没有成为一个可预期的福利而变成了负担,预计会有很多人选择断缴。他说,“这种情况在中国相当之普遍。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大家都有工作,但实际上很多人要么是选择挂靠在某个公司,要么是自己缴费,而且现在每个月费用越来越高,所以非常有可能很多人选择断缴。”
在美国的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对本台表示,中国政府延迟退休政策推出太晚,而且为了避免民众不满,采取了这种“蜗牛式”延迟退休。在他看来,此举无法解决中国养老的根本问题。
他列举了一串数字:中国1970年代制定退休政策时,1个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对应的是11个20-64岁的劳动力;2024年时,退休的中位年龄为43岁,1个退休老人仅对应4.3个劳动力;到2040年,这个数下降到2.0个,2050年只有1.5个。而养老金是现收现付,目前勉强收支平衡。中国2022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68933 亿元,支出63079 亿元,累计结余69851亿元;到2050年时,平均1.5人缴纳的养老金恐怕无法维持一个退休人员的生活。
对此,也有网友表达了类似的想法。拥有24.2万粉丝的贵州博主“痞_蜀黍”写道:其实延迟退休本质就是债务违约,你交的钱无法到期归还于你。做融资的都知道,债务违约重新商定的还款计划就是缓兵之计,给你画饼,到时候有没有钱还是未知。到期没钱还再重新商议,商量的时间长了人就挂了,钱就不用全部归还。
易富贤认为,“继续延迟”不是网友的想象,而是肯定会发生的现实。还有不少网友担忧:“新规只是说到63岁才能领退休金,但没规定你到63岁还有工作”。易富贤认为,这些都是比较现实的问题。
“中国政府现在处于一个两难境地。”易富贤表示,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老龄化问题严重,不得不延迟退休;另一方面又导致中国的内需不够,减少年轻的消费者,影响了就业和出口,经济下滑。他说,“不延迟退休,就会导致将来的危机;延迟退休,又会导致现在的就业危机。”
如何能解决这个困境?蔡慎坤表示,首先需要政府做完备的规划,将更多资金充实进养老金项目中,“比如每年大量对外援助的资金,那都是没有准确的公开数字的”;第二点,将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这些“为全民服务”企业的利润拿出50%以上,充实进养老金,“这是必须要有意识和姿态”。
《延迟退休可能是对一代人的违约》一文也提到:“不能一说到养老金缺口,就把所有责任都转嫁给社会和公众。在提起延迟退休这个议题时,首先要追问政府在养老金问题上有没有承担应有的投入,履行好应有的政府保障责任。毕竟,公众纳的税不是白纳的,里面有对自己未来养老的一份投资。”但是仅数个小时后,这篇十一年前的旧文已从《中国青年报》网站下架。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