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车队被轰掉!乌军拿下苏贾 俄军准备反击!(组图)
大鱼新闻 军事 4 weeks, 1 day
俄军车队被轰掉!真就不长记性?
俄乌战争已经两年半了,乌军突袭俄本土也不是一次两次,俄国内关于边境防卫不应该是两眼一抹黑;而且兵力的梯度配置和预备队安排,甚至是相关的预案更不应是空白。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可吐槽的点实在太多,咱们随后专门再讲,本文谈谈俄军在库尔斯克州的一次行军纵队损失。
关于这次损失,大家在各个平台应该也都看过了。
简单说就是库尔斯克方向一支俄军车队被乌军远程火力覆盖,10多辆卡车及车上的大量兵员伤亡。
不客气地说,俄军死得确实是挺惨的,甚至发出的视频中,若干具俄军士兵的尸体就在损毁的军车内。
虽然稍微了解军事的网友对于火力覆盖、定点打击之类肯定不陌生,但是具体能看到打击之后的惨烈状况,实际还是不多见的。
我们梳理下这次俄军行军车队遇袭的基本情况,并且简单讲两句。
首先,遇袭的位置在哪里?
最开始看到视频的时候,还以为是在战区附近被点了,毕竟在这个方向由俄方边防人员、国民近卫军、义务兵、动员兵乃至民兵组成的边境防卫队的实力以及实战意识,实在是不敢恭维。
尤其库尔斯克州俄军大队卡车组成的行军队列遇袭,其实早在今年6月份就发生过了。
当时一列由10多辆卡车组成的车队,大摇大摆地在公路开进,结果被乌军第53机步旅的无人机分队抓住,一顿乱杀。
离谱的点在哪儿呢?
在于俄军遇袭的位置其实紧贴着边境线(不到3公里),而且恰恰就在这次的“风暴中心”苏贾城外;甚至再直白点说,就是在这次乌军最先跨境的区域。
因为俄军在库尔斯克州明显没有配置正规军预备队,所以俄军最先前往增援的还是当地的轻装动员兵、义务兵、国民近卫军等等。
这些兵员的质量和战备意识不佳,所以出现密集车队被轰的情况实在是太正常了。
但是,匹配地理定位信息之后,这次的情况又没那么简单。
因为俄军车队遇袭的地点并不在目前的战区附近,而是在雷利斯克市以东数公里外的十月村,E-38公路穿村而过,俄军车队就密集地停在公路上。
这里距俄乌边境最近约36公里,距离目前的“风暴中心”——苏贾城约50公里;距离乌军最近的活动区约30公里。
我们当然知道在这一距离范围内并不安全,但对于俄本土的非野战部队而言,却并没有直观的感知。
毕竟西方放开对俄本土的远程打击武器限制是在哈州北部战事重启后,而且还限定在别尔哥罗德州的部分目标。
没有西方提供的情报定位信息以及武器使用许可,乌军并没有向库尔斯克州投放西式远程火力。既然从未遭遇过类似威胁,而且也没有野战需求,对俄军临时抓包来的兵员当然也不能要求过高。
但这一次的情况,明显不同。
以往乌军进攻俄本土,打的是所谓俄罗斯志愿军团和自由军团之类的旗号,并不承认是乌军参战;这次明晃晃的就是乌军的旗号,插旗打卡直接就是乌克兰国旗。
而且乌军使用了斯特莱克装甲车、黄鼠狼步战车等西式主战装备,丝毫没有遮掩之意。
乌军的这一系列行动说明,它的此次袭击是得到西方国家认可的;相应地,后者必然会放开武器使用限制和并提供远程情报支援。
这次在十月村遇袭的俄军车队,其实仅靠乌军自己是难以准确抓住的,必然是西方提供了大致的情报;有了基本情报方向后,乌军无人机再起飞深入,直接飞抵目标区上空确认、监视目标。
俄军车队走了也就没辙了,偏偏它又停在当地很长时间,而且还是满载轻步兵的卡车车队;在这个时间窗口下,乌军协调战区内的海马斯火箭炮,一口气朝着车队砸了4发弹。
第一发弹击中了车队的中间部分,随后三发都打在右侧,所以俄军损失的10多辆车都是车队的中后部分。
在四发弹药的时间间隔,车队前方的部分车驶离爆炸区,暂时未被直接命中车辆上的步兵则跳车躲避,由此避免了一定的损失。
但在爆炸周围即便没有直接被炸死、烧死,跳车的俄军步兵也肯定会有伤亡。
乌军打击的具体时间大约是在8月8日偏晚的时候,当晚就出现了俄方拍摄的卡车车队燃起大火的视频。
我们更多看到的是9日白天,另一辆车穿过打击区域时,车上人员所拍摄的现场视频。
此时遇袭现场已经经过了初步清理,但是一部分车辆上的阵亡俄军尸体依旧可见,总计10多辆车的毁伤状态也一目了然。
有俄方消息称此次遇袭阵亡26人,这一数据恐怕不太完全,因为当场死亡、伤重不治等统计标准咱们不清楚。
按照我们对俄方的了解,它最开始透露的往往只是最小数字,实际的完整数字出来时,它反倒未必说了。
我们只能保守地说,这一波打击至少令俄军死亡数十人,伤亡合计可能要上百了。
在俄乌战争已经进行两年半时间的背景下,出现这样的情况,实在令人难以吐槽。
你说这些俄军真的是被海马斯炸死的吗?
从直接致死原因来看,的确是。
你说这些俄军的阵亡是否跟西方有关?
那关系确实也有,毕竟武器、弹药、情报都是西方提供的。
可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真正“杀死”这些俄军的,恰恰是它自己。
当然,这跟那些大头兵关系不大。
毕竟谁能指望俄罗斯本土临时抓包起来的动员兵、义务兵,甚至是国民近卫军的基层士兵,能在距离战区几十公里外的地域,还能有野战军一样的战备意识呢?
而且就算他们有这个意识,自己说了能算吗?一个大头兵说车队应该疏散、不能在一个区域待过长时间,车队能听他的吗?
对此次损失要负直接责任的,应当是带队的军官。
大头兵们要说两眼一抹黑可以理解,带队的军官也啥都不懂?20多辆车的大车队,就这么密集地摆在一起,还长时间不动,以至于乌军能够从容地飞过来无人机侦察确认,并调配海马斯实施打击,这亏吃得冤枉吗?
这其实一点都不冤枉,但凡自己稍微有点战争意识,此次损失都可以避免;你都把肉送别人嘴边了,还能怪别人咬?
当然,带队军官只是负直接责任,负最大责任的当然该是俄军总部。
库州的战事原本不应当如此被动,结果开战后却临时抓包,胡乱抓人上去堵漏,那能不出问题吗?
乱,就会出问题;而乱的根源,当然不能怪乌克兰打击,而是自己太过轻敌麻木,又双叒叕给了乌军机会。
当然,这方面的吐槽也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的,咱们随后专门谈。
而单纯就此次车队遇袭事件,我们最后吐槽的一点是俄方的信息管制。
之前大家在争论俄方某某高级将领阵亡的时候,咱们就说过,依照俄军的现实情况,它根本就保不了秘,实在是没法“秘不发丧”。
屁大点事儿,它都憋不住着急往外嘚瑟,你还指望什么高级军官阵亡的秘,它能保了?
像这次的卡车车队遇袭,没有俄方现地发布的视频,其实引发的反应不会像现在这么大;同样在库尔斯克,乌军两个连级分队被伊斯坎德尔覆盖,你看有啥水花吗?
当然在军事上,这也不仅仅关乎公关问题,关键是俄方自己发布的视频相当于是给乌军做了最好的现场打击效果评估。
说到底,你这不仅仅是在人家战前就配合着打,甚至自己都被打了还配合人家完成了打击效果评估。
这事儿乐不乐呢?
就像前几天乌军还使用无人机打了距战线300公里外的俄军基地,乌军本来只能从卫星图上判断俄军损失,而这是远远不够的。
结果俄军隔天就把基地内部被炸的现场图像发出来了,战机被炸成啥样、弹药库被炸成啥样、损失状况如何——得了,一目了然。
有这么配合的对手,乌军相关人员真能乐疯了。
乌军甚至都不用浪费任何情报侦察力量,俄军就直接提着摄像头帮你把现场的打击效果评估一通猛拍,然后发出去了。
您看俄乌这亲兄弟配合得怎么样?
你给我一巴掌,我还把脸凑过去告诉你,这打脸的效果究竟怎么样;然后让你多加改进,争取下次打得更狠一点。
当然,俄乌亲兄弟更离谱的一面是,俄军的这些毛病,乌军也有。
本来这一次乌军的袭击做了系统性的保密,我们甚至不能准确知道它到底使用了哪些部队。
乌军这些旅队确实是做了信息管制,坚决不发相关战果。
可是有些人它实在是憋不住啊!插旗打卡,不告诉你番号,我TM不白插了吗?于是一些乌军参战建制就这么被泄露了。
而且,乌军同样拍了自己的战损发出去,当然场面肯定没俄军那么大,至少那两次连级分队被覆盖的惨状,乌军可没自己发。
所以仅就本次库尔斯克之战的保密情况,那大哥、二哥还是挺分明的;但是咱们可以肯定地说,后续因为双方乱发视频导致的乱子,肯定少不了,包括泄露部队番号、行军路线、帮助对方战果评估等,它肯定还会有,大家就且等着看吧!
乌军拿下苏贾,俄军准备反击!
乌军已经拿下了苏贾市。这是二战以来,俄罗斯本土丢失的第一座城镇。苏贾市内有俄罗斯对欧输送天然气的最大计量站。苏贾丢失,俄罗斯对欧输送天然气就被切断了一半的供应量。为了夺回失地,俄军已经紧急抽调多支部队,紧急驰援库尔斯克,包括瓦格纳等在内,增援兵力上万人。
但是这些士兵、武器装备全部运输抵达,大约需要一个星期。不是把士兵运过去就够了,还得把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型武器,都运过去,弹药也不能短缺。考虑到乌军已经打入库尔斯克3天了,俄军的第一波反击,大约在4天以后。当前,主要是俄军的一部分先头部队,分散进入库尔斯克,阻止乌军的狂飙猛进。打到第三天,乌军的攻势已经减缓。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俄军的增援部队正在慢慢赶上来,虽然短期无法扭转库尔斯克战局,却能迟滞乌军的攻速。
二是,乌军缺乏战斗机,无法长驱直入。乌军的坦克、装甲车都依赖于火炮掩护,才能向前推进。在俄空天军介入后,乌军还需要部署大型防空系统,比如“爱国者”等。乌军的先头部队放慢脚步,就得等后方的火炮部队,防空部队跟上来。
而且,乌军没有全面攻占库尔斯克州的能力。面对俄军的反攻,乌军需要腾出一部分工程兵,原地修筑战壕。乌军打进库尔斯克,是不打算走的。守住既得土地,比深入库尔斯克更为重要。对乌军而言,这是对哈尔科夫战役的一次复制。在情报战上,乌军再一次欺骗了俄军。
很多人都在想,乌军怎么突然多出一支数万人的坦克装甲集团?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支部队主要就驻扎在哈尔科夫。在苏梅方向,乌军常驻兵力余约4000人。但在哈尔科夫,乌军集结了8万主力部队。俄军一直认为,这8万乌军是想原地反攻,将俄军赶出哈尔科夫。但西尔斯基来了一招声东击西,他们发动哈尔科夫反击战,而是从哈尔科夫迅速转移到苏梅,奇袭库尔斯克,直接打进了俄罗斯本土。
在情报上,俄军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两三万乌军部队,早就离开哈尔科夫,转进苏梅了。这是俄军情报战的第二次重大失误了。第一次是哈尔科夫战役,乌军主力佯攻赫尔松,秘密北上,主攻方向却是哈尔科夫。如今,库尔斯克的情况就跟2022年秋天的哈尔科夫一模一样。乌军打进去,俄军四散而逃。
但不同的是库尔斯克是俄罗斯本土,是不容有失的。在普京的命令下,俄军增援部队紧急赶往库尔斯克。可俄军再次犯下致命失误,竟然摆成了一字长蛇阵,在公路上前进。结果,遭到海马斯精准空袭,整个车队,10多辆运兵车,装甲车,全部被摧毁,伤亡士兵上百人。
这意味着,在北约支持下,乌军掌握了强大的情报优势。即便进入库尔斯克了,乌军依然能够对俄军动向,了如指掌。在队长看来,乌军接下来的动作,主要有两个选择:一是,冒险突袭,攻占库尔斯克核电站。二是,原地筑垒,大量修战壕,跟俄军在库尔斯克打持久战,让战火持续烧进俄本土。库尔斯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别尔哥罗德、布良斯克、罗斯托夫等,把俄罗斯南部四州,变成乌东四州。
乌军已经攻占了300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这么大的面积,足够修建大规模的防御工程,再将“爱国者”、“艾瑞斯特”等北约防空系统、直接部署到库尔斯克,封锁空域,远程火炮封锁地面,形成一个大面积的乌军占领区。刚到手的F-16不需要进入库尔斯克,只需要在俄乌边境线巡逻,就能发射AIM-120远程空空导弹,击落俄军飞机了。
对俄军而言,想要夺回库尔斯克失地,就不太容易了,得像乌东战场一样,一栋楼,一亩地,一个村,一口一口啃下来。它将俄军形成重大的牵制作用,乌军还能进一步地攻击俄本土的后勤线。俄乌僵持战,不只是限于乌东四州了,库尔斯克也成了新战场。
俄乌战争已经两年半了,乌军突袭俄本土也不是一次两次,俄国内关于边境防卫不应该是两眼一抹黑;而且兵力的梯度配置和预备队安排,甚至是相关的预案更不应是空白。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可吐槽的点实在太多,咱们随后专门再讲,本文谈谈俄军在库尔斯克州的一次行军纵队损失。
关于这次损失,大家在各个平台应该也都看过了。
简单说就是库尔斯克方向一支俄军车队被乌军远程火力覆盖,10多辆卡车及车上的大量兵员伤亡。
不客气地说,俄军死得确实是挺惨的,甚至发出的视频中,若干具俄军士兵的尸体就在损毁的军车内。
虽然稍微了解军事的网友对于火力覆盖、定点打击之类肯定不陌生,但是具体能看到打击之后的惨烈状况,实际还是不多见的。
我们梳理下这次俄军行军车队遇袭的基本情况,并且简单讲两句。
首先,遇袭的位置在哪里?
最开始看到视频的时候,还以为是在战区附近被点了,毕竟在这个方向由俄方边防人员、国民近卫军、义务兵、动员兵乃至民兵组成的边境防卫队的实力以及实战意识,实在是不敢恭维。
尤其库尔斯克州俄军大队卡车组成的行军队列遇袭,其实早在今年6月份就发生过了。
当时一列由10多辆卡车组成的车队,大摇大摆地在公路开进,结果被乌军第53机步旅的无人机分队抓住,一顿乱杀。
离谱的点在哪儿呢?
在于俄军遇袭的位置其实紧贴着边境线(不到3公里),而且恰恰就在这次的“风暴中心”苏贾城外;甚至再直白点说,就是在这次乌军最先跨境的区域。
因为俄军在库尔斯克州明显没有配置正规军预备队,所以俄军最先前往增援的还是当地的轻装动员兵、义务兵、国民近卫军等等。
这些兵员的质量和战备意识不佳,所以出现密集车队被轰的情况实在是太正常了。
但是,匹配地理定位信息之后,这次的情况又没那么简单。
因为俄军车队遇袭的地点并不在目前的战区附近,而是在雷利斯克市以东数公里外的十月村,E-38公路穿村而过,俄军车队就密集地停在公路上。
这里距俄乌边境最近约36公里,距离目前的“风暴中心”——苏贾城约50公里;距离乌军最近的活动区约30公里。
我们当然知道在这一距离范围内并不安全,但对于俄本土的非野战部队而言,却并没有直观的感知。
毕竟西方放开对俄本土的远程打击武器限制是在哈州北部战事重启后,而且还限定在别尔哥罗德州的部分目标。
没有西方提供的情报定位信息以及武器使用许可,乌军并没有向库尔斯克州投放西式远程火力。既然从未遭遇过类似威胁,而且也没有野战需求,对俄军临时抓包来的兵员当然也不能要求过高。
但这一次的情况,明显不同。
以往乌军进攻俄本土,打的是所谓俄罗斯志愿军团和自由军团之类的旗号,并不承认是乌军参战;这次明晃晃的就是乌军的旗号,插旗打卡直接就是乌克兰国旗。
而且乌军使用了斯特莱克装甲车、黄鼠狼步战车等西式主战装备,丝毫没有遮掩之意。
乌军的这一系列行动说明,它的此次袭击是得到西方国家认可的;相应地,后者必然会放开武器使用限制和并提供远程情报支援。
这次在十月村遇袭的俄军车队,其实仅靠乌军自己是难以准确抓住的,必然是西方提供了大致的情报;有了基本情报方向后,乌军无人机再起飞深入,直接飞抵目标区上空确认、监视目标。
俄军车队走了也就没辙了,偏偏它又停在当地很长时间,而且还是满载轻步兵的卡车车队;在这个时间窗口下,乌军协调战区内的海马斯火箭炮,一口气朝着车队砸了4发弹。
第一发弹击中了车队的中间部分,随后三发都打在右侧,所以俄军损失的10多辆车都是车队的中后部分。
在四发弹药的时间间隔,车队前方的部分车驶离爆炸区,暂时未被直接命中车辆上的步兵则跳车躲避,由此避免了一定的损失。
但在爆炸周围即便没有直接被炸死、烧死,跳车的俄军步兵也肯定会有伤亡。
乌军打击的具体时间大约是在8月8日偏晚的时候,当晚就出现了俄方拍摄的卡车车队燃起大火的视频。
我们更多看到的是9日白天,另一辆车穿过打击区域时,车上人员所拍摄的现场视频。
此时遇袭现场已经经过了初步清理,但是一部分车辆上的阵亡俄军尸体依旧可见,总计10多辆车的毁伤状态也一目了然。
有俄方消息称此次遇袭阵亡26人,这一数据恐怕不太完全,因为当场死亡、伤重不治等统计标准咱们不清楚。
按照我们对俄方的了解,它最开始透露的往往只是最小数字,实际的完整数字出来时,它反倒未必说了。
我们只能保守地说,这一波打击至少令俄军死亡数十人,伤亡合计可能要上百了。
在俄乌战争已经进行两年半时间的背景下,出现这样的情况,实在令人难以吐槽。
你说这些俄军真的是被海马斯炸死的吗?
从直接致死原因来看,的确是。
你说这些俄军的阵亡是否跟西方有关?
那关系确实也有,毕竟武器、弹药、情报都是西方提供的。
可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真正“杀死”这些俄军的,恰恰是它自己。
当然,这跟那些大头兵关系不大。
毕竟谁能指望俄罗斯本土临时抓包起来的动员兵、义务兵,甚至是国民近卫军的基层士兵,能在距离战区几十公里外的地域,还能有野战军一样的战备意识呢?
而且就算他们有这个意识,自己说了能算吗?一个大头兵说车队应该疏散、不能在一个区域待过长时间,车队能听他的吗?
对此次损失要负直接责任的,应当是带队的军官。
大头兵们要说两眼一抹黑可以理解,带队的军官也啥都不懂?20多辆车的大车队,就这么密集地摆在一起,还长时间不动,以至于乌军能够从容地飞过来无人机侦察确认,并调配海马斯实施打击,这亏吃得冤枉吗?
这其实一点都不冤枉,但凡自己稍微有点战争意识,此次损失都可以避免;你都把肉送别人嘴边了,还能怪别人咬?
当然,带队军官只是负直接责任,负最大责任的当然该是俄军总部。
库州的战事原本不应当如此被动,结果开战后却临时抓包,胡乱抓人上去堵漏,那能不出问题吗?
乱,就会出问题;而乱的根源,当然不能怪乌克兰打击,而是自己太过轻敌麻木,又双叒叕给了乌军机会。
当然,这方面的吐槽也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的,咱们随后专门谈。
而单纯就此次车队遇袭事件,我们最后吐槽的一点是俄方的信息管制。
之前大家在争论俄方某某高级将领阵亡的时候,咱们就说过,依照俄军的现实情况,它根本就保不了秘,实在是没法“秘不发丧”。
屁大点事儿,它都憋不住着急往外嘚瑟,你还指望什么高级军官阵亡的秘,它能保了?
像这次的卡车车队遇袭,没有俄方现地发布的视频,其实引发的反应不会像现在这么大;同样在库尔斯克,乌军两个连级分队被伊斯坎德尔覆盖,你看有啥水花吗?
当然在军事上,这也不仅仅关乎公关问题,关键是俄方自己发布的视频相当于是给乌军做了最好的现场打击效果评估。
说到底,你这不仅仅是在人家战前就配合着打,甚至自己都被打了还配合人家完成了打击效果评估。
这事儿乐不乐呢?
就像前几天乌军还使用无人机打了距战线300公里外的俄军基地,乌军本来只能从卫星图上判断俄军损失,而这是远远不够的。
结果俄军隔天就把基地内部被炸的现场图像发出来了,战机被炸成啥样、弹药库被炸成啥样、损失状况如何——得了,一目了然。
有这么配合的对手,乌军相关人员真能乐疯了。
乌军甚至都不用浪费任何情报侦察力量,俄军就直接提着摄像头帮你把现场的打击效果评估一通猛拍,然后发出去了。
您看俄乌这亲兄弟配合得怎么样?
你给我一巴掌,我还把脸凑过去告诉你,这打脸的效果究竟怎么样;然后让你多加改进,争取下次打得更狠一点。
当然,俄乌亲兄弟更离谱的一面是,俄军的这些毛病,乌军也有。
本来这一次乌军的袭击做了系统性的保密,我们甚至不能准确知道它到底使用了哪些部队。
乌军这些旅队确实是做了信息管制,坚决不发相关战果。
可是有些人它实在是憋不住啊!插旗打卡,不告诉你番号,我TM不白插了吗?于是一些乌军参战建制就这么被泄露了。
而且,乌军同样拍了自己的战损发出去,当然场面肯定没俄军那么大,至少那两次连级分队被覆盖的惨状,乌军可没自己发。
所以仅就本次库尔斯克之战的保密情况,那大哥、二哥还是挺分明的;但是咱们可以肯定地说,后续因为双方乱发视频导致的乱子,肯定少不了,包括泄露部队番号、行军路线、帮助对方战果评估等,它肯定还会有,大家就且等着看吧!
乌军拿下苏贾,俄军准备反击!
乌军已经拿下了苏贾市。这是二战以来,俄罗斯本土丢失的第一座城镇。苏贾市内有俄罗斯对欧输送天然气的最大计量站。苏贾丢失,俄罗斯对欧输送天然气就被切断了一半的供应量。为了夺回失地,俄军已经紧急抽调多支部队,紧急驰援库尔斯克,包括瓦格纳等在内,增援兵力上万人。
但是这些士兵、武器装备全部运输抵达,大约需要一个星期。不是把士兵运过去就够了,还得把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型武器,都运过去,弹药也不能短缺。考虑到乌军已经打入库尔斯克3天了,俄军的第一波反击,大约在4天以后。当前,主要是俄军的一部分先头部队,分散进入库尔斯克,阻止乌军的狂飙猛进。打到第三天,乌军的攻势已经减缓。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俄军的增援部队正在慢慢赶上来,虽然短期无法扭转库尔斯克战局,却能迟滞乌军的攻速。
二是,乌军缺乏战斗机,无法长驱直入。乌军的坦克、装甲车都依赖于火炮掩护,才能向前推进。在俄空天军介入后,乌军还需要部署大型防空系统,比如“爱国者”等。乌军的先头部队放慢脚步,就得等后方的火炮部队,防空部队跟上来。
而且,乌军没有全面攻占库尔斯克州的能力。面对俄军的反攻,乌军需要腾出一部分工程兵,原地修筑战壕。乌军打进库尔斯克,是不打算走的。守住既得土地,比深入库尔斯克更为重要。对乌军而言,这是对哈尔科夫战役的一次复制。在情报战上,乌军再一次欺骗了俄军。
很多人都在想,乌军怎么突然多出一支数万人的坦克装甲集团?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支部队主要就驻扎在哈尔科夫。在苏梅方向,乌军常驻兵力余约4000人。但在哈尔科夫,乌军集结了8万主力部队。俄军一直认为,这8万乌军是想原地反攻,将俄军赶出哈尔科夫。但西尔斯基来了一招声东击西,他们发动哈尔科夫反击战,而是从哈尔科夫迅速转移到苏梅,奇袭库尔斯克,直接打进了俄罗斯本土。
在情报上,俄军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两三万乌军部队,早就离开哈尔科夫,转进苏梅了。这是俄军情报战的第二次重大失误了。第一次是哈尔科夫战役,乌军主力佯攻赫尔松,秘密北上,主攻方向却是哈尔科夫。如今,库尔斯克的情况就跟2022年秋天的哈尔科夫一模一样。乌军打进去,俄军四散而逃。
但不同的是库尔斯克是俄罗斯本土,是不容有失的。在普京的命令下,俄军增援部队紧急赶往库尔斯克。可俄军再次犯下致命失误,竟然摆成了一字长蛇阵,在公路上前进。结果,遭到海马斯精准空袭,整个车队,10多辆运兵车,装甲车,全部被摧毁,伤亡士兵上百人。
这意味着,在北约支持下,乌军掌握了强大的情报优势。即便进入库尔斯克了,乌军依然能够对俄军动向,了如指掌。在队长看来,乌军接下来的动作,主要有两个选择:一是,冒险突袭,攻占库尔斯克核电站。二是,原地筑垒,大量修战壕,跟俄军在库尔斯克打持久战,让战火持续烧进俄本土。库尔斯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别尔哥罗德、布良斯克、罗斯托夫等,把俄罗斯南部四州,变成乌东四州。
乌军已经攻占了300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这么大的面积,足够修建大规模的防御工程,再将“爱国者”、“艾瑞斯特”等北约防空系统、直接部署到库尔斯克,封锁空域,远程火炮封锁地面,形成一个大面积的乌军占领区。刚到手的F-16不需要进入库尔斯克,只需要在俄乌边境线巡逻,就能发射AIM-120远程空空导弹,击落俄军飞机了。
对俄军而言,想要夺回库尔斯克失地,就不太容易了,得像乌东战场一样,一栋楼,一亩地,一个村,一口一口啃下来。它将俄军形成重大的牵制作用,乌军还能进一步地攻击俄本土的后勤线。俄乌僵持战,不只是限于乌东四州了,库尔斯克也成了新战场。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