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游客免签入境中国惊叹“太快,太准时了”(组图)
大鱼新闻 旅游 6 months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现在正是前往中国度过一个难忘假期的好时候。”法国欧洲新闻电视台网站18日报道称,中国应高居你2024年旅游愿望清单的首位,因为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美食以及充满未来感的城市。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进行观光或商务活动。《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外国游客、旅行社、航空公司等各方人士,发现中国免签政策的吸引力正在显现。
2024年1月26日,外国游客在湖南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游玩。(视觉中国)“太快,太准时了”
3月19日—21日,搭载着近千名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游客的邮轮“阿塔尼亚”号访问中国,停靠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本次德语游客的接待方负责人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继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受益于中国最新的对部分欧洲国家的免签政策,该船疫情后首次访华。很多人表示不虚此行,有人称赞中国的文化遗产“太惊叹了”,有人称赞中国的高铁“太快,太准时了”,还有游客分享说,“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感受到中国既有传统文化的一面,又有现代开放的一面。中国人民热情友好,很欢迎我们这些外国人,希望下次还有机会来中国。”
今年大年初二,一架来自吉隆坡的包机降落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这是东北境内近十年来接待的首个东南亚包机旅游团。”春秋旅游沈阳分社总经理刁诗霞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游客都是免签进入中国,“他们玩得都特别开心。”他们体验了赶大集、观赏冰雕等特色活动。刁诗霞说,马来西亚人本身对东北的冰雪文化就非常向往,来到东北后,他们受到了“优待”和“偏爱”,被东北的人文热情深深感染。
据悉,今年3月14日,中国宣布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个国家试行单方免签。
免签政策大大刺激了国际旅客入境(中国)游的需求。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提供给《环球时报》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16日,国内入境游整体订单同比增长超3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五成。
中国免签政策的吸引力正在显现,不少欧洲旅游业从业者和老百姓都对《环球时报》记者表达了“向往之情”。“如果中国为我的国家提供免签证旅行,我一定会去中国。”拉脱维亚的女大学生阿纳斯塔西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最感兴趣的是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地标,并且想要参观中国的乡村。
实际上,吸引和接待国际游客都并非易事。旅行社从业者告诉记者,欧洲一些国家经济不是很好,物价涨幅很大,他们普遍减少了旅游支出,“能负担起赴华旅游的人不是很多。”“对于欧洲游客来说,免签是一个特别利好的消息。”长期与欧洲旅游市场打交道的德国国家旅游局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李朝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免签不仅省去了麻烦,还节省了单人100多欧元的签证费,这对欧洲家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更多从业者入局赛道
免签政策也促进了中国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李朝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许多原先承接出境游业务的中国旅行社,也开始走出国门,向海外游客宣传中国的目的地。入境游的持续复苏和广阔市场前景让更多国内从业者入局这一赛道。
企查查提供给《环球时报》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国内入境游相关现存企业共8.55万家,2022年12月至今,入境游相关企业共注册441家。
此外,许多相关产业开始提前布局中国市场。对于出入境旅游来说,国际航班的布局是重要一环。为此,《环球时报》询问了多家欧洲航司,他们均表示,吸引国际游客来华是公司接下来的重要发力方向。
欧洲航空集团法航荷航总部在发给《环球时报》记者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是法航荷航的重要市场。对于中国的免签政策,英国航空总部首席客户官拉明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应称,“扩大北京和上海的机组基地将是我们的重要努力。”
“预计下半年入境旅游团队有明显增加”
阿纳斯塔西娅也直言,语言障碍以及赴华旅游费用是她比较担忧的问题。《环球时报》记者关注到,从免签政策出台以来,海外就有声音认为,中国的数字支付、景点预约和语言障碍都是降低他们来华旅游意愿的因素。对此,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也要更关注自由行散客入境游客的需求,如增加都市旅游的碎片化资源供给的丰富程度以及语言场景的流利性、小额支付场景的便利性等。”此外,周卫红也提及,由于社会面多语种导游不足,需要及时鼓励回流、加大培训力度等。
故宫是外国人第一次来北京的必看景点,中国和平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国际旅游中心经理范永利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由于参观人数的限制和提前7天才开放预约的制度,无法保证旅客能参观到故宫。“我们希望能开通外国人预约通道或适当增加每天参观人数限额,或者把预约时间提前到1-3个月。”
美国旅行行业网站Skift报道称,中国为促进入境旅游做出了一系列努力。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性推出三大措施提升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便利性,包括提高支付宝、微信绑定境外银行卡效率,简化身份验证安排,以及将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等,对此还发布了《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
据悉,中国政府以及从业人员已经在着力打磨自己的旅游产品,希望在免签的政策窗口中抓住机会。“从目前的预订情况看,预计下半年入境旅游团队有明显增加。”范永利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4年1月26日,外国游客在湖南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游玩。(视觉中国)“太快,太准时了”
3月19日—21日,搭载着近千名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游客的邮轮“阿塔尼亚”号访问中国,停靠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本次德语游客的接待方负责人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继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受益于中国最新的对部分欧洲国家的免签政策,该船疫情后首次访华。很多人表示不虚此行,有人称赞中国的文化遗产“太惊叹了”,有人称赞中国的高铁“太快,太准时了”,还有游客分享说,“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感受到中国既有传统文化的一面,又有现代开放的一面。中国人民热情友好,很欢迎我们这些外国人,希望下次还有机会来中国。”
今年大年初二,一架来自吉隆坡的包机降落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这是东北境内近十年来接待的首个东南亚包机旅游团。”春秋旅游沈阳分社总经理刁诗霞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游客都是免签进入中国,“他们玩得都特别开心。”他们体验了赶大集、观赏冰雕等特色活动。刁诗霞说,马来西亚人本身对东北的冰雪文化就非常向往,来到东北后,他们受到了“优待”和“偏爱”,被东北的人文热情深深感染。
据悉,今年3月14日,中国宣布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个国家试行单方免签。
免签政策大大刺激了国际旅客入境(中国)游的需求。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提供给《环球时报》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16日,国内入境游整体订单同比增长超3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五成。
中国免签政策的吸引力正在显现,不少欧洲旅游业从业者和老百姓都对《环球时报》记者表达了“向往之情”。“如果中国为我的国家提供免签证旅行,我一定会去中国。”拉脱维亚的女大学生阿纳斯塔西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最感兴趣的是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地标,并且想要参观中国的乡村。
实际上,吸引和接待国际游客都并非易事。旅行社从业者告诉记者,欧洲一些国家经济不是很好,物价涨幅很大,他们普遍减少了旅游支出,“能负担起赴华旅游的人不是很多。”“对于欧洲游客来说,免签是一个特别利好的消息。”长期与欧洲旅游市场打交道的德国国家旅游局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李朝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免签不仅省去了麻烦,还节省了单人100多欧元的签证费,这对欧洲家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更多从业者入局赛道
免签政策也促进了中国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李朝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许多原先承接出境游业务的中国旅行社,也开始走出国门,向海外游客宣传中国的目的地。入境游的持续复苏和广阔市场前景让更多国内从业者入局这一赛道。
企查查提供给《环球时报》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国内入境游相关现存企业共8.55万家,2022年12月至今,入境游相关企业共注册441家。
此外,许多相关产业开始提前布局中国市场。对于出入境旅游来说,国际航班的布局是重要一环。为此,《环球时报》询问了多家欧洲航司,他们均表示,吸引国际游客来华是公司接下来的重要发力方向。
欧洲航空集团法航荷航总部在发给《环球时报》记者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是法航荷航的重要市场。对于中国的免签政策,英国航空总部首席客户官拉明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应称,“扩大北京和上海的机组基地将是我们的重要努力。”
“预计下半年入境旅游团队有明显增加”
阿纳斯塔西娅也直言,语言障碍以及赴华旅游费用是她比较担忧的问题。《环球时报》记者关注到,从免签政策出台以来,海外就有声音认为,中国的数字支付、景点预约和语言障碍都是降低他们来华旅游意愿的因素。对此,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也要更关注自由行散客入境游客的需求,如增加都市旅游的碎片化资源供给的丰富程度以及语言场景的流利性、小额支付场景的便利性等。”此外,周卫红也提及,由于社会面多语种导游不足,需要及时鼓励回流、加大培训力度等。
故宫是外国人第一次来北京的必看景点,中国和平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国际旅游中心经理范永利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由于参观人数的限制和提前7天才开放预约的制度,无法保证旅客能参观到故宫。“我们希望能开通外国人预约通道或适当增加每天参观人数限额,或者把预约时间提前到1-3个月。”
美国旅行行业网站Skift报道称,中国为促进入境旅游做出了一系列努力。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性推出三大措施提升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便利性,包括提高支付宝、微信绑定境外银行卡效率,简化身份验证安排,以及将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等,对此还发布了《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
据悉,中国政府以及从业人员已经在着力打磨自己的旅游产品,希望在免签的政策窗口中抓住机会。“从目前的预订情况看,预计下半年入境旅游团队有明显增加。”范永利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