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民众不满经济 与其攻台 不如增进民生(图)

6Park 时事 1 month


文章分析认为,中国民众对国内困顿经济现实的不满,已开始压过民族主义者的犯台声音。

综合外电23日报道,美军印太司令部日前称北京将在2027年前做好犯台准备,不过有文章分析认为,中国民众对国内困顿经济现实的不满,已开始压过民族主义者的犯台声音。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中国研究所(Manchester China Institute)“霍斯沃斯计划”(Hallsworth)研究员王涛(Tao Wang,音译)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发表文章。文章说,中国外长王毅今年1月9日在演说中强调“中国14亿全体人民达成与台湾统一的决心坚定不移”。 但抖音最热门的回应是“我反战,除非是为了自卫”。

而这种反应恐非中共所乐见:数以万计中国社群媒体用户质疑犯台作战的成本,许多人表达不满、嘲讽和反抗。 一名来自上海的男子抱怨“谁要去打仗?我死了谁来付我的房贷车贷? ”

王毅的演说将“国家统一”定调为“中国核心利益”之一,但一名湖南用户反驳“(中国)核心利益是每个中国人都能获得平等对待,都能享有老人照护和健康医疗”;一名山东民众甚至说“台湾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许显示中国人可以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

社媒用户群的情绪与过去台湾选举期间截然不同。自2016年以来,每次台湾大选后,中国网络几乎都会出现一波支持战争的热潮。

然而今年民进党赢得今年1月总统大选,对中方是一记当头棒喝,即台湾政治人物和选民对北京当局的政治统一计划不感兴趣。 虽然武统论调仍存在,但在民进党胜选后,中国民族主义者煽动战争热潮的努力已受到质疑。

文章指出,这种转变的一个明显原因是中国经济放缓。文章写道,中国大众情绪转变肯定会影响两岸关系,但或许不应就此推论中国大众将强烈反对台海战争,毕竟民族主义仍有基础。 武统台湾的狂热正在降温,主要是中共过度宣传却没有满足死忠支持者的期望;但若未来在侵略性言论后紧接着出现军事行动,战争热潮可能轻易再次引燃。

文章认为,只要经济没有起色、人民生活不好过,就无法保证中共利用民族主义的企图能发挥作用。

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持续下跌,一二月间同比暴跌19.9%


在中国经济增长因为房地产业持续低迷和国内需求减弱而走向萧条的大背景下,外国对华直接投资进入2024年后出现继续下滑的趋势。

中国商务部星期五(3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二月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2151亿元人民币(约合298.8亿美元),同比暴跌19.9%。这也是这一数据连续第八个月下降。

华尔街日报引述中国商务部的话说,中国今年前两月吸引外资出现下滑是因为一年前吸引的外资创下了最高的纪录。

“去年一二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684.4亿元人民币。今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近10年第三高位,”中国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发表声明说。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指出,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吸引的以人民币计的外资比前一年下跌8%。中国政府从去年起停止公布以美元计的使用外资数据。

不过中国商务部仍然在并不亮丽的数据中寻找比较积极的因素。

“今年一二月新设外资企业数高达7160家,同比增长34.9%,也是近五年来最高水平,显示出跨国公司依旧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机遇,持续加码投资中国,”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说。

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上个月公布的数据,去年中国国际收支中的直接投资负债增加330亿美元,在华外资实体的相关货币流量与2022年相比暴跌82%,成为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去年在华投资企业的利润同比也下降了6.7%。

路透社报道说,自从中国政府为抗击新冠疫情而实施严厉的封控措施、并在2022年年底又毫无预警地突然解封以来,外资对中国的态度就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由于对投资环境、经济复苏不力以及中国与西方地缘政治紧张关系等因素的担忧,投资人降低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去杠杆和对科技公司加强监管等一系列措施也让中外投资人忐忑不安,特别对中国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提出了疑问。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去年曾表示,美国商人告诉她,中国正在变得“不能投资”了。

中国国务院星期二公布了应对外国投资放缓的新措施,内容包括扩大市场准入,让外商增加对银行、保险、医疗等行业的参与。

中国政府去年8月曾推出旨在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24条行动方案。不过,许多跨国公司负责人表示对中国的各项承诺感到“疲倦”;由于对中国长期增长前景的担忧加剧,他们对在中国投资的风险回报权衡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总体来看,外商投资是市场行为,数据起伏波动是正常现象,符合市场规律,”中国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市场规模超大、供应链配套完备、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等构成的隐私综合优势依然突出,”这位官员又说。“我国吸引外资有利因素依然大于不利因素,投资中国前景光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