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印互驱记者关系降至新低,边境或一触即发(图)

6Park 时事 10 months



自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的流血冲突之后,中印边界争端已持续近三年,且仍无大规模撤军的迹象。两国近日更是互相驱逐记者,进一步限缩沟通渠道。军事专家认为,尽管短期内未必会爆发大规模冲突,中印多轮高层谈判有名无实并且在敏感地带不断强化军事存在,提升了擦枪走火的风险,阻滞双边关系正常化轨迹。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印度和中国近日互相驱逐了派驻对方国家的多名记者,几乎断绝了双方的媒体接触,加深了这两个全球人口最多的拥核国家之间的裂痕。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去年11月的调查显示,仅有8%的中国大陆受访者对印度的看法积极,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印度存在负面认知,超过25%的人对印度看法十分负面。

曾在印度陆军服役二十余年的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桑特·辛格(Sushant Singh)告诉美国之音,“印度人对中国的了解不够,中国人对印度的了解也不够,双方很难再次重建信任或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在国家层面,这表明两国政府的关系恶化到甚至将对方的记者作为目标。即使在战争期间,这也很少发生。驱赶记者说明中印关系真的越过了红线,没有底线了,不能更糟了。”

印度前驻华大使阿肖克·康特(Ashok K. Kantha)曾是解决中印1986年桑多洛河谷(Sumdorong Chu)对峙的谈判小组成员。他告诉美国之音,这些信号显示中印双方的不信任加剧,双边关系处于低点,目前最危险的还是边界的紧张局势。

“9月份印度将主办G20峰会,我们希望习近平能来印度参会。中印边界恢复和平和安宁之后,双边关系才能回归正常的轨道上。我们需要努力预防另一个加勒万河谷冲突的爆发,确保印度和中国之间将近3500公里的边界地区的和平是非常重要的。”

边境谈判成果寥寥,双方强化军事部署


印中尚未划定的边界实际控制线(LAC)长达3488公里,是双方在1962年爆发的边境战争的遗产。2020年6月,中印军队在位于两国边境的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爆发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冲突,造成至少24名士兵死亡。去年12月,印度军方证实两国军人在位于印度东北部的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称藏南)的达旺地区再次发生冲突,双方均有人受轻伤。

由于边境军事对峙至今未能完全缓解,中印双方为此举办了18轮军长级会议谈判,导致有限撤军和建立缓冲区。但是,双方的大量部队仍集结在边境附近,并且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

中印两国官员5月31日开展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WMCC)会议,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同意加快解决边界西段等有关问题,以及尽早举行第19轮军长级会谈及下一次的WMCC会议。

印度《电讯报》(The Telegraph)5月22日引述情报部门消息称,中方希望在拉达克(Ladakh)东部的德普桑平原(Depsang Plain)、印度宣称的边界线内设立15-20公里的缓冲区,作为双方脱离接触(Disengagement)的前提条件。印度拒绝这一要求,同意设立3到4公里的缓冲区,但中国也拒绝让步。

斯坦福大学南亚研究学者阿尔赞·塔拉波雷(Arzan Tarapore)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印双方在边境脱离接触的进程似乎停滞不前,一些“摩擦点”仍未解决,尤其是具有战术价值的德普桑平原。

“双方的军事会谈一轮又一轮地继续进行,尚无定论,中国没有明显的解决问题的意图。双方已经达到了新的现状,即实际控制线的紧张局势和高度军事化。”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马诺杰·乔希(Manoj Joshi)指出,双方已经解决了中国在2020年建立封锁的六个地方中的四个,还剩下两个地区,其中最重要的是德普桑突出部(Depsang Bulge)。

“风险没有降级,双方约有五万名额外部队仍驻扎在实控线附近。这构成了一个危险局面,双方如果不是故意,也可能会无意中陷入冲突。”他告诉美国之音。

德普桑平原位于中印边境争端的西段,是位于印度、中国和巴基斯坦接壤地区的军事敏感地带。根据英国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6月1日发布的报告,中国在该地区持续进行着重要军事活动,中国巡逻队似乎打算施压并阻碍印度位于斗拉特别奥里地(Daulat Beg Oldi)战略飞机跑道,该跑道是印度高海拔地区行动的后勤和运输基地。

卫星图片还显示,在德普桑平原以南的天南河谷(Raki Nala),可以看到中国的前哨站,可能会阻挡印军的巡逻。与此同时,在被参差不齐的山峰所环绕的盐水湖班公错(Pangong Tso),中国施建的一座桥梁即将完工,这将帮助解放军在班公错附近快速部署。

此外,旨在连接新疆和西藏的中国G695高速公路预计将于2035年完工,横跨阿克赛钦,穿过德普桑平原,向南经过加尔万河谷,直达班公错,为解放军提供一条新的补给路线。

该报告指出,印度对解放军扩大存在的反应是多方面的。印度北方司令部部署了与中国活动相匹配的封锁部队(blocking forces),印度军队还占领了几座山峰,导致中国在部分敏感地区的撤军。

“这些举措与持续的外交努力相匹配。新德里的首要任务是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尽管民族主义的声音非常好战,印度领导层悄悄地认识到北京及其现代化武装部队所构成的重大挑战。”

《印度斯坦报》6月1日援引和田、阿里昆莎和拉萨机场的卫星图像分析表明,自 2020年5月以来,中国还在实控线沿线大规模扩建机场、直升机停机坪、铁路设施、导弹基地、道路和桥梁,以加快军队部署和发展各种进攻能力。

辛格指出,印度试图迎头赶上中国的军事设施扩建,但很难与中国匹敌。他认为,解放军在边境更具进攻和胁迫性,印度军队更多呈现出防御态势。

“中国所做的准备在印度引起了注意,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也在推动印度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靠得更近,与其建立某种地缘政治伙伴关系,以抵御来自北京的压力。 ”

结构性问题难解,中印关系正常化希望渺茫

印度官方多次表明,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是印中发展关系的前提。但中国则试图淡化分歧,认为中印边境局势“总体平稳”,要把边界问题放在双边关系适当位置,早日转入常态化管控。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5月27日在阿南特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指出,莫迪政府已经采取了有效举措,以确保“不会单方面改变边境地区的现状”。他认为,印中两国必须在双边关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仅仅按照对方的条件。

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乔希表示,中印关系正常化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对实控线的态度。“即使在今天,也没有人解释中国在2020年所作所为的原因。中国似乎希望在印度的默许下,实现对边境永久化的控制。”

塔拉波雷认为,无论中国在2020年发起入侵的最初动机如何,拖延危机管理进程似乎越来越符合北京的利益,中国保持小规模的侵犯节奏(a tempo of minor aggressions)将迫使印度继续将资源和政策注意力集中在边境而不是更广泛的地区。

“中国现在似乎已经成功地将印度的目光锁定在了喜马拉雅边境。印度已将实控线高度军事化,并成功建立了比2020年强大得多的防御阵地,但这是以印度军队早该实现的军事现代化和在印度洋地区的力量投射能力为代价的。”

不过,塔拉波雷预测,尽管双方在实控线附近都有持续增援和高度戒备,正如去年 12月的达旺事件所表明的,中国很可能会继续探测印度的防御准备工作,但这不太可能转化为大规模入侵。

印度著名汉学家、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B. R. Deepak)认为,印度现在担心的是,实控线的西段局势并不正常,但中国希望印度接受现状,特别是关于最有争议的达普桑(Depsang)和登科克(Demchok)等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不太愿意讨论或者想要强加缓冲区。

“然而,由于中印沟通渠道是畅通的,双边和多边接触也在增加。习近平今年晚些时候可能访问印度,双方可能很快会就脱离接触达成协议。关于遗留问题的谈判可能会继续,否则如鲠在喉的局面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即使如此,我也不认为印度和中国会卷入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但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辛格警告说,如果中印边界冲突再次爆发,未必会局限于类似加勒万河谷的肢体冲突,可能会动用枪支、导弹和火箭,甚至演化为核危机,还可能将巴基斯坦、不丹、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等邻国卷入其中。

让他担心的是,中印双方的军事和外交谈判在过去九个月一直在各说各话,最终也许只能寄希望于高层领袖的协商让步和创造性解决机制。“我们现在似乎被困在一个僵局里,除非最高领导人印度总理莫迪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决定会面,并找到双方都愿意做出让步的答案。”

他预测,未来五年,中印关系的紧张局势将持续存在,新的危机可能会随时引燃。“这里有一个结构性问题,中国比印度强大,但印度拒绝在亚洲扮演中国的次要或从属角色。中国希望印度成为次要力量和二号人物,但印度拒绝从命。”

“这使得印度和中国在多种情形下处于对立阵营。随着两国实力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将变得越来越具有攻击性,对印度来说更难对付。印度可能会更靠拢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远离中国的国家,这将加剧中印边境和其他局势的紧张性。” 辛格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