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尔湾中国富孩扎堆被富人包养 什么情况?(组图)

大鱼新闻 移民 10 months, 2 weeks



出国学习的学生并不都是富二代,这一点不少心累的留学er都已经解释了无数遍,但不得不承认,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留学生家境优渥,每个月光零花钱就10万美金...在尔湾,到处都是被养着的同龄人,要么被老男人老女人养,要么被爸妈养...为何富孩都在这里被扎堆包养?一起来看看今天这篇文章!

我是Sue,一个在湾区写代码的程序媛。

熟悉我的人应该知道,我在尔湾有过一些年的生活经历,前段时间回尔湾转了一圈,发现和几年前没什么改变。

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可以走捷径,你可以精修照片假装长得好,花钱代考买来好成绩,折现父辈关系换来好工作,找中介置办一套假“精英”title,甚至通过婚姻实现财富自由。

这些都是在尔湾华人圈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

喜欢湾区是因为,这里的风气和尔湾正相反。这里是很卷,但聪明人也多,他们自带一种功效:在你离开了他们之后,很难从其他人身上得到同样的快乐,一种只能从聪明人身上得到的趣味。

一种在尔湾没有办法获得的快乐。



“湾区嘛,有正经工作的人多一点,”学长很早就说过,“和不工作,消耗家庭财富的人而言,确实是两码事。”

当时的我不懂,这和消耗家庭财富有什么关系?

“你不知道吗?尔湾到处都是被养着的同龄人啊,”朋友说,“要么被老男人老女人养,要么被爸妈养,被养久了的人是会变笨的。”

朋友给了我一个眼神,我知道我又被骂了。



毕业后,我身边不乏一直被家里养着的、不需要工作的人,当然也有我这种靠双手混饭吃的(搬砖)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两者的趣味水平确实不在一个层面上。

说来惭愧,在尔湾的这段时间,我接触的大部分人都是前者。

有些人“喜欢电影”, 却满嘴是蹦迪和酒,有些人“研究摄影”,却三句不离“这个滤镜是不是好看点”,有些人“有自己的事业”,但话题永远停留在和前任们的狗血drama上。



朋友说,尔湾有太多被供养着的人了,他们不需要工作,每个月都有天价零花钱打到卡上,他们的数量之多,使尔湾超越罗兰岗,成为北美top 2二奶村(离西温哥华还有点距离)。

我嘴上羡慕,甚至还叫嚣着“有老头包养我吗”,但身体还是很诚实地下了头。



之前聊过一个尔湾的学姐,毕业5年只工作了1年,剩下4年分别在旅游、读MBA、喝下午茶,我问:工作停了以后,会不会很无聊?

“不会啊,我每天都去做普拉提、参展、逛街,安排很满的。”学姐展示了自己的小红书,是最小红书的模样。

我没忍住:这就是名媛吗?

被学姐怼了:你见过这么穷的名媛吗?

我困惑,

她被求婚的时候,晒的是老公送的一套Newport独栋。

“因为我想住看海的屋子,但看得上的,基本都2千万美金起步了,首付还得60%,”学姐抱怨,“不买房不觉得穷,买房时觉得哪哪都买不起。”

我不解,既然如此,量入为出就好,“但是我看得上的,都是八位数起步了。”学姐抱怨道。

“只能等老公再攒两年钱了。”



学姐说,那些曾经背爱马仕的同学们,毕业三年内,基本上不是订婚就是结婚,人均一颗Harry Winston钻戒,五克拉起步,价值百万。

“我总不能落后吧。”学姐说。



羡慕吗?当然羡慕。想过这样的生活吗?不好说。

人总是这样的,一边看不起伸手党,但一边又真情实感地羡慕,不需要工作也能获得这么多的爱。

就是作。

我和老刘身边的朋友,境况其实差不多:凭借主业和副业的收入,都能傲视大多数同龄人,但当货真价实的old money inheritors出现在面前时,又变回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垃圾。

这就好比,你通过努力买来一辆梅奔E级,自我感觉不错,于是去找朋友玩,结果朋友告诉你:待会儿你要见的这帮人,家里最差开的都是迈巴赫。

于是自诩中产,因为“中产”是一个“跟无产比财富,跟资产比精神”的自慰用词,本质上是一种阿Q精神:一边嫌弃周遭,一边渴望远方。

毕竟,大家都在“勇者变恶龙”的路上一去不返。



“所以,啥时候再来尔湾?”尔湾的朋友问我。

“等我想明白了决定找老头的时候吧。”我开玩笑说。

“快乐是环境和周围的人给的,不是钱给的。”朋友说。

“但这也是我花了爸妈很多很多钱以后才悟出来的道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