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淬出士兵纹身热:俄乌冲突背后的纹身大战(组图)

大鱼新闻 军事 1 year, 1 month



乌克兰第79空降突击旅, 从俄乌冲突开始后就一直在火线鏖战,因其顽强的作战风格,他们称为“半机械人”。

然而,由于在目前顿涅茨克区域的作战中蒙受损失,他们开始通过Facebook等社交平台发声,请求各界人士的帮助。

看到这一消息后,乌克兰文身师Denys Arkhypov决定通过自己的手艺活来帮助祖国的战士。

一位乌克兰第79空降突击旅的士兵正在战壕中,图片右侧的图案是该部队的logo

于是,在2023年1月26日,Denys Arkhypov在后方连续工作了63个小时,创作了9个大文身(比如像乌克兰爱国诗人塔拉斯·舍甫琴科的大满背这种)把所有的收入捐给了部队,给他们买了辆军用大卡车。

“我每小时只休息5分钟,不是喝咖啡就是撒尿,真他妈累死我了。这么做一方面是想为79空降突击旅的小伙子做点什么;另一方面,文身事业也是一条前线,据说连续文身时长的吉尼斯纪录保持者是个俄国人,所以必须得给丫干翻。”

Denys Arkhypov疯狂的工作时长,目前正被吉尼斯纪录的工作团队审核





为了帮助自己国家的军队,乌克兰文身师已经联合组织了数场文身马拉松活动,他们承诺将收入捐赠军队。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也将文身视作一种爱国行为。因为这些文身活动所要支付的费用并非现金,而是捐款收据。



在去年5月基辅的周末文身活动中,文身艺术家团体向军队捐赠了近3000欧元,这笔钱可以为乌克兰国防军修复一辆军用卡车

乌克兰国徽——留里克三叉戟,是最受欢迎的文身元素。

比如18岁的Olena Barlevych最近就文了一个带有军用飞机的乌克兰国徽文身,以此表达爱国情绪。

“现在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Barlevych 说,“它必须载入史册,我要铭记它,在日后讲给子孙后代听,这对我和这个国家来说,意义重大。”



还有一些人选择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调侃这场侵略。

23岁的费多尔表示,在文身热潮中,他也想做一个爱国的文身,以此铭记历史,但他并不愿意用明确的图形呈现,于是他便在胳膊肘子上整了个活,文了个嘲讽俄罗斯统战宣传工作的笑话——паляниця。

此前,在一档俄罗斯亲善电视节目里,电视主播曾将乌克兰一种土特产面包——паляниця念成了草莓,引发了大伙儿的嘲讽。

“没几个俄罗斯人能念对这词,它的发音就是一种国家密码,你可以拿它的发音抓住潜伏的俄罗斯间谍,我想通过这个文身强调乌克兰人的身份认同。”费多尔说。



另一名19岁女孩也将这个笑话文到了身上

22岁的女孩Liliya Tolmachova在手臂上文上了一口印有“Banderolka”(包裹)字样的棺材,意指俄罗斯政府回收尸体。这个词的发音,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乌克兰民族主义抵抗运动领袖斯捷潘班德拉的名字相似。

乌克兰军事人员也是这场热潮的参与者。

18岁的军校生马克西姆,在活动中获得了第一个文身,他选择把斯拉夫护身符“Valkirii-瓦尔基里”刺进了前胸。

如果你常玩电子游戏,一定会从《刺客信条:英灵殿》《战神:诸神黄昏》这类北欧文化题材游戏里看见这一图案。在历史上,北欧维京人与乌克兰渊源颇深,他们沿河而下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将北欧信仰融入了斯拉夫文化。

随后,这个以左转卐为核心的图样就成为了斯拉夫民族共通的护身符,对于普通人来说该图形的寓意估计跟中国的鲤鱼差不多,属于在那个领域都能有点用的吉祥图案;但对于军人来说,它则代表了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更多的士兵则会把部队番号和趁手的武器文到身上。

“很多士兵都想纹上圣标枪或是NLAWs的图样(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单兵反坦克武器),我还曾经成建制地给一个部队的人文身,都是三叉戟和部队队徽。”文身师Alexander说,“军人们一般都趁晚上过来找我干活,最大有52岁。”



三位第79空降突击旅士兵的合影



一位乌克兰士兵的圣标枪文身

从商业角度来说,乌克兰的爱国热情带火了当地的文身产业,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价值观与抵抗意志。

如果是和平年代,文身师肯定能为此开心,但在战争年代,生意兴隆对于他们却像是一场酷刑:

“我有个顾客,在我这文了个向日葵,他告诉我,这代表昂扬面向光明的决心。但第二周,他就在战场阵亡了。”







从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Z字符就成为了这个国家作为俄罗斯团结的新象征以及流行的文身符号。

俄国防部在社交平台公布的消息显示,涂写在执行军事车辆上的Z字符,是俄语“为了胜利”的缩写(西里尔:За победу,拉丁:za pobedu)。

根据俄塔斯社消息,一些俄罗斯情侣开始文对Z,在表达个人儿女情长的同时,顺便支持祖国的伟大事业。





这样乖巧的文身,自然满足不了更加狂野的支持者,于是其中一些人,选择把这个标识文到脸上。

一名名叫罗塞尔的莫斯科理发师,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不久,就把Z字符文到了脸上,他认为这是新时代的镰刀和锤子,是俄罗斯下一阶段的永恒标志。

罗塞尔,一位美国人,不远万里到莫斯科开理发店,这是怎样一种精神?

不过,相较于在俄罗斯大后方岁月静好的老百姓,收到入伍通知书、即将成为动员兵的俄罗斯人,可不会把Z字符文到身上。

一位在去年10月被征召的俄罗斯联邦哈卡斯共和国公民,在收到征召通知书当天就去文身店做了个女儿的写实文身。

他对文身师表示,做这个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女孩能一直陪着自己,假使不幸阵亡,女儿也能伴他永眠。





另一位被征召的俄罗斯公民,在同一家文身店里做了个骷髅头大满背,他希望通过这种以毒攻毒的形式来驱逐死亡。





还有一些征召兵则选择把情侣文到身上。

2022年9月22日,瓦伦蒂娜的丈夫收到征召传票,27日就被送到了鄂木斯克接受训练。在派往乌克兰之前,两人获准见面,趁着这个空闲,他们把吻别的照片以及结婚纪念日文在了手臂上。





从社会学调研数据来说,俄罗斯并不是一个文身大国。

2019年7月23日,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 (VTsIOM) 发布的俄罗斯人文身态度调查数据显示:88%的受访者未有过文身,96%的受访者不打算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文身,对于27%的受访者来说,文身是入狱的象征。

而如今,爱国情怀、离愁别绪和战争阴云,让人们重新关注起这门手艺,虽然他们踏出第一步的缘由不尽相同,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人们都想通过它来获得一些安慰。



《俄罗斯人文身态度调查》

不过相较于普通人,军队大概是俄罗斯文身含量最高的地方,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一的俄罗斯军事人员会选择给自己身上留个文身。

这一传统,从沙皇俄国开始就已形成。 18世纪,彼得大帝强行命令士兵在手腕处文上个人ID,以此方便识别身份。到了19世纪,俄罗斯迎来了第一波文身大繁荣,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皇帝本人都在自己胳膊上文了一条小青龙。

上色后的尼古拉二世照片,左臂青龙是在日本文的;在他统治期间,圣彼得堡收到了第一份文身店的开业申请

上世纪20年代,受苏联意识形态及其美学影响,文身风潮在军队中大大减少,但仍有士兵会在身上文身,因为他们坚信这些图案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在那时,结构简单的五角星是最被欢迎的文身符号,其次是复杂的头戴布琼尼帽的红军骑兵。

到了20世纪30年代,文身在苏联军队中的功能性被旧调重提,红军战士习惯把部队标识和名字组合在一起文到身上,比如装甲兵就来个坦克、炮兵就来个大炮、空军就来个飞机。



与此同时,和苏联劳教制度一同出现的律贼文化(有等级制度的罪犯)创造出了独特的苏俄文身,题材反动,寓意丰富。

其中的具体细节,大家可以去网上自己搜下面这套书,一共三本,保证能让你看个爽快。



随着二战卫国战争时期惩戒营的加入,过去的律贼文化影响到了军人文身。一言以蔽之,就是花活多了。

比如,一些士兵会把自己经历过的经典战役文到身上,以此纪念。最有名的就是老鹰抓着大炮图案的保卫塞瓦斯托波尔文身图样。



还有,一些监狱文身的习俗被带到军队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列宁和斯大林的头像,成了文身者期望的金刚护体护身符。

历史学家认为,这种情况,来自于罪犯部队的影响:因为,在那时的劳改营里,苏联犯人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只要文上列宁、斯大林的头像,行刑队就不敢朝你开枪。



这种融合相当深远,如果你仔细观察瓦格纳集团的士兵光膀照,就能发现这些人的文身和小一百年前的律贼没差别。



举个例子,下图这位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瓦格纳士兵文身,就能显示出监狱文身的长久意义。

他肩头上的八芒星从律贼文化诞生之初,就是年轻罪犯团体中最受欢迎的标志,在监狱中广泛存在代表着他们努力获得更高地位的野心。









在两个国家人民纷纷用文身表达爱国情怀的时候,文身也成为了战争中的麻烦。

当乌克兰一些人正在用文身表达爱国情怀的时候,另一些人则正在悄悄掩盖爱国印记

“面对搜索,城市里的一些游击队员会为了行动方便,找我掩盖文身。”文身师Valeriia Solonets说。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的亲俄民兵,正检查一名离开被围困的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的男子,如果身上有明确军事元素的文身,会被审讯。

文身带来的麻烦不仅仅属于乌克兰,也属于俄罗斯。

据多家俄媒报道,32岁的俄罗斯公民安德烈希望成为瓦格纳集团的雇佣兵,但却因脖子上的三叉戟文身被拒。

瓦格纳集团给出的理由是:“战士们难以接受战友身上有敌人的徽记。”





在特殊时期,文身所带来的厄运并不只是麻烦这么简单,它可能让它的主人遭遇酷刑或是死亡。

据wp报道,赫尔松居民报告了数起因爱国文身遭到酷刑拷问的情况;而早在顿巴斯冲突期间,就有乌克兰军人被亲俄武装砍掉刺有留里克三叉戟文身的手臂。



乌克兰士兵走进赫尔松监狱地下室

俄乌冲突干了一年,但这场现代的血腥冲突,不只是微观战场上大坦克大导弹的对轰,也不仅仅是宏观国际局势的东风与西风博弈,在这些被关注的、被讨论的话题之外,还有一个战场:

那就是双方的文身战,战死者的文身是双方舆论战的弹药,由此引爆的话题是“正义天平”的较量。

现在,在战场上,俄乌双方士兵战斗结束后最重要的事,就是扒开敌军尸体的衣服查看文身,拍照,发朋友圈,在文案上指责对方身上的tattoo是纳粹的烙印——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关注文身的一场战争了。



一张乌军士兵战士俄罗斯阵亡士兵纹身的照片

文身的故事结束了,但战争仍在继续。

春天快到了,新的战役又要开始。在那时,不知道会有多少精美又富含深意的文身,会随着他们的主人一起倒进东欧的黑土地里,腐烂、消解、化为养料,最终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但那些文身背后价值观的争吵不会结束,因为:

只有死者才能看见战争的结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