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拿赵立坚调岗说事?中国外交变化让美国不适(图)

6Park 时事 1 year, 1 month



此前在外交部担任新闻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的赵立坚平调到了另一个相对存在感弱一些的“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担任副司长,这个消息在国内影响倒不大,但在海外却引发了轩然大波。

大众可能并不是经常会关注这类消息,不过在赵立坚担任外交部发言人的这三年以来,可以说是见证了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化,2020年是疫情第一年,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中美关系正式走向公开敌对的第一年。

这一年赵立坚在国际上以一个直言不讳、敢于斗争的形象出现,一改此前外交部那种四平八稳的腔调,在疫情、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等多个维度上对美国“重拳出击”一时间引来了许多关注。



特别是西方媒体,他们给了赵立坚许多带有讽刺、抹黑性质的称呼,比如“战狼发言人”,还将2020年开始中国转向的外交姿态称为“战狼外交”。

当时其实国内对这件事情是没什么了解的,因为赵立坚在第一年的舆论战场主要是在英语社交媒体上,他的发言引来了许多争议,显然很多人并不适应这种腔调了。

2020年疫情不久之后的一段时间,当时特朗普政府在朝中国扣病毒起源的帽子,赵立坚多次公开发声据理力争,列举了一系列病毒起源于美国的证据,比如说那个从来没有被找到过的“零号病人”,以及2019年夏天那几位出现了疑似新冠感染症状的美国军运会代表。



当时疫情爆发不久,中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早期病毒在武汉的爆发式传播,美国炒作的一系列阴谋论带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当时的赵立坚可以说是在舆论高地的最后一块阵地上坚持抵抗,所以三年来他也成为了外交部的形象代表。

而在赵立坚调任之后西方媒体又纷纷惊呼“这是中国战狼外交失败的标志”,这显然也符合美国政府宣传上的需求,特别是当下拜登政府面临的形势并不怎么好,他们想说“战狼外交已经失败,中国已经失败”,但现状呢?

关于赵立坚调任一事,这其实没有必要进行过度理解,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尽管在公众层面上不如新闻司存在感那么强,但同样是外交部内非常重要的部门。



该部门负责制定我国的陆地与海洋边界相关外交政策,指导协调对外工作,还承担边界勘测检查、边界相关国际事务谈判、合作等工作,可以说重要性甚至比新闻司更重要,因为像南海问题这样的边界问题就由该部门负责,这实实在在地涉及到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

当时调任的消息曝光时候还有媒体人调侃说:“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是专门负责吵架的部门,赵立坚去非常合适”。

所以西方媒体说什么“战狼发言人下台”云云完全就是扯淡,真的会有人认为一个负责边境国际事务的部门是闲职吗?这显然不可能!



我个人其实比较讨厌“战狼外交”这个词,因为中国外交部最近两三年的一个发言方式才是比较正常的方式,在此之前实在是太过于四平八稳了,而且对美国这边我们也算是留了口德。

此前美国大法院宣布堕胎禁令生效后,对于如此一个反人类法案在美国落地,甚至连整个西方世界都纷纷谴责美国的时候,中国外交部这边是没有进行任何谴责的!

当美国民主党公然对2021年1月6日国会山事件的参与者发动各种恐怖主义刺杀行动的时候,这件事情在美国互联网上闹的沸沸扬扬但中国这边并没有任何表态。



如果真的是强势外交,恐怕中国外交部应该多次表示对美国人民人权现状的关注!所以“战狼外交”就是一个伪命题,这是对中国寻求正常的国际地位的诉求的污蔑与讽刺。

而在赵立坚之后,西方所说的“战狼外交”也不会结束,因为这并不是赵立坚个人的行为。

比如说长期担任新闻司副司长的华春莹,在2020年之后其发言的风格上也大有变化,变化的方向差不多也就是“更加自信、更加积极”这一套。

只不过赵立坚的小眼神辨识度太高让大家对他印象非常深刻,而忽略了外交部其他几位发言人在风格上的转变,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自信、自强、敢于抗争的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



西方媒体宣传什么“战狼外交死了”,其实根本上无非是想吹嘘中国已经失败,但现实并不是这样,中美外交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这个新阶段具体来说指的是中国已经不再寻求在产业升级等重大内政问题,与南海问题这样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与美国合作,而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开始积极地寻求绕开美国政府直接与美国企业进行交流。

而在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其实就是这次升任外交部长的前驻美大使秦刚。

秦刚赴美就任大使是2021年7月底到2022年年底这段时间,在抵达美国之后他首先受到了美国国内的多个中美民间组织的欢迎,然后会见了美国副国务卿。



就在西方媒体都认为秦刚会在此后高强度与美国政府各部官员会面的时候,秦刚的工作重点却转向了与美国企业家的会晤活动,这与以往的历任中国驻美大使都截然不同。

以往的历任大使在美期间工作重心都放在与美国政府的活动上,如今为什么要转向呢?

因为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中美关系已经实质性进入敌对关系,那么问题来了,和敌人有什么好谈的?当然了,某些时候一些重要问题上确实还是有必要进行讨论的,维持双方的外交对话渠道确实有必要,但也仅限于此了。

虽然中美政府之间的对话正逐渐变成一种没有建设意义的讨论,但中国在美国的商业利益还是非常广泛的,这一方面是指中国企业在美国拥有的市场,另一方面也指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外资。



中国经济的核心支柱有三个:房地产、出口贸易、外资。

美国等西方国家来华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增量,秦刚大使在美履职的一年多时间其实主要工作就是与美国企业家接洽,尽可能维持美国对华投资的规模,而从结果来看他是非常成功的,尽管受到美国商务部制裁、贸易战等影响,但美国企业来华外资却没有多大影响。

2022年下半年,美国华南商会发表报告:疫情与中美关系变化的大背景下美国企业来华热情丝毫不减,80%左右的美国企业将继续在中国市场投资扩大业务。



《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则显示:83%的美国企业仍将中国视为首选市场,没有任何将市场与制造产能转移出中国的必要,中美脱钩并不符合双方经济利益,尽管美国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但许多美国企业认为,主动脱离中国市场会导致严重的商业损失并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落败于对手,而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在2022年上半年美国企业对华实际投资同比还增长了50%!

这说明什么呢?虽然美国政府的脱钩政策确实对两国经济交流造成了影响,但总体而言并没有产生质变,毕竟美国政府是一个“小政府”,他们也没有能力强制性地要求美国企业离开中国。



尽管一些美国企业有这方面的考虑,但如果他们的竞争对手没有离开中国,就等于主动地让出市场;秦刚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的主要工作是保持外资交流,而在这方面他取得了成功。

中美外交进入了新阶段,而在这个新阶段他们对“战狼外交”感到不适其实还是次要的问题。毕竟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外交姿态还是比较稳健低调的,并不像俄罗斯那样经常喜欢逞一时口快,而在实际利益上却经常吃亏。

真正让美国感到危险的,其实是中国外交政策正愈发灵活,在与美国相关的问题上不再寻求与美国政府的共识。



中美敌对如果无法避免,那么中国的首要目标将不再是维持两国关系的稳定,而是保护本国的利益,继续维持对美国民间资本的吸引力,绕开美国政府直接与美国企业交流提供良好的外资环境,可以说在经济战层面上中国的表现足够出色。

我不否认在佩洛西访台为代表的一些事件中,拜登政府确实赢得了宣传上的巨大胜利,但也不要忘了,“基建法案”为代表的一系列拜登政府在经济层面上的政策并不成功,现在只不过是一切的开始,中国已经走出了疫情的阴霾,倒是美国那边还反反复复。

相关新闻